栏目
技术院
技术研发
职教向新力|专访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教育:回归兴趣教育打破职教“天花板”
发布时间:2024-08-18点击数:

  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8月中旬,正值暑假,2.3万余名在校生离校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职院”)在佛山禅城、高明、南海的三个校区都显得有些寂静。离开难得安静的校园,广职院校长吴教育转身走进了南海一处热闹的产业园内。

  这天,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家居产业学院在迪奥比数字家居产业园揭牌成立。“这是广职院第一所完全开设在企业园区内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为主,与南海区家具行业协会、迪奥比家具有限公司合作,先招工再招生。”揭牌仪式现场,吴教育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9月开学后,这所开在产业园内的产业学院即将迎来首届100多名新生。

  近年来,每到中高考,职业教育都会成为舆论场上的“热词”。一方面是随着全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政策风口,多位大国工匠、技能冠军走到聚光灯下。但另一方面,贴在职业教育赛道上的“上升渠道窄”“就业竞争力低”“职业发展前景不如本科教育”等标签也还未完全摘下,争议与焦虑仍然存在。

  读职业学校的都是低分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走职业教育的道路?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中的“天花板”还存在吗?各地职业院校推行了数十年的“产教融合”如今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在吴教育担任广职院校长的第七年,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与他聊起了环绕在职业教育周遭的诸多讨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走上讲台开始,吴教育已经陆续执教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历经职业教育领域多次改革。在采访中,吴教育提到了几个关键词:兴趣、产业、人才质量。

  “归根结底,职业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技能的优化提升,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可以按照他的兴趣去选择自己的未来,而产教融合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生命力。我们应该要支持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发展方向,同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一步步走到产业中去。”他说。

  采访结束,吴教育的暑假还远未开始。与记者告别后,离开产业园的他还计划和学院几位老师一起继续走访佛山的几座工厂,“(产教融合)这个模式,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吴教育:我们今年的招生刚刚结束。今年一方面是我们的招生规模突破了学校新高,总共招录了将近9000个学生。另一方面,今年我们的录取分数也普遍高于去年,大部分学生的录取分数是超过本科分数线的,尤其我们三二分段的专业,录取分数全部超过本科专业。应该说越来越多的考生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水平职业学校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

  南方财经:职业教育认可度提高的原因是什么?现阶段,技术技能人才向上发展的“天花板”是否仍然存在?

  吴教育:经过这几年,尤其是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后,(我认为)职业教育的“天花板”实际上已经被打破了。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很多种上升通道,这也是职业教育认可度提高的原因之一。

  第一个,我们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通过专升本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第二个,目前通过专本联合培养计划,职业学校可以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学生。这些学生经过三年专科教育和两年本科教育,也具备很多优势,比如学习自觉性好、动手能力强,更接近于应用型人才。

  第三个,现在一些优质的高职院校也陆续被升格为本科。像今年广东两所“升本”的职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他们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

  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从诞生开始就和产业密不可分,而人才培养最终还是要回到产业当中去,才有生命力。像今年广职院统计的就业率已经达到98%以上,与往年相近,而且今年我们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也并不比往年低,有的学生毕业第一年的月薪就能够去到6000元以上。

  南方财经:你会建议自己的孩子读职校吗?什么类型的孩子适合走职业教育的道路?

  吴教育:(笑)我的孩子已经很大了,上了本科。从我的理解来讲,(是否选择职业教育)关键要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偏好。有的人就是学数理化可以,有的人数理化就学不好。职业教育就是让那些不那么能适应学科型教育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职业。某种意义上来讲,美术和音乐也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应该是一种兴趣教育,本质是通过技术技能的优化提升,增加学生的就业选择,进一步拓宽就业空间。

  从这个层面看,未来我也建议应该办一些专业度更聚焦、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比如某个学校就是在纺织服装、艺术设计方面比较强,就专门招收对这些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产业而言也更有针对性。尤其是面对当前全国新生人口的变化趋势,未来职业教育必定会走到更专业、更聚焦的发展道路上,趋向“小而美”的模式。

  现阶段职业院校也可以更多地去支持学生在校园内转专业,或者让学生能够去发展第二专业,我认为这也是未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方向之一。让学生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尤其是对更追求兴趣价值、情绪价值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选择,或许才能更好地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观念。

  南方财经:从你分享的毕业生就业数据看,每年广职院都能为佛山本地产业留下40%的技术技能人才。怎么做到的?

  吴教育:对。我们做过统计,每年招生的时候广职院大概有30%的生源来自佛山本地,毕业时约有40%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佛山就业,相当于为佛山新增了10%的技术技能人才。整体来看,每年广职院也有超过80%的毕业生会留在珠三角城市就业。

  一方面,广职院从2018年起就和高明区政府合作成立了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迄今为止已经孵化了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推进产学研融合实践、支持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此外,我们还和佛山本地许多行业、企业合作成立了多个产业学院,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连接。比如,广职院很早就把佛山市纺织工程学会、佛山市纺织丝绸学会等引进了学校,协会办公室就设在我们的禅城校区。

  南方财经:过去数十年,产教融合从以前的校中厂、厂中校,发展到现在的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哪种模式落地效果更好?

  吴教育:现在来看,比较好的方式可能还是和企业联合开办产业学院,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好落地。与开办校中厂、厂中校相比,建立产业学院不涉及到校企双方资产或者法人主体的变更,受相关政策限制较少,校企双方的资金投入压力也没这么大,而且能够共同来培养人才。

  像今天我们和佛山市南海区家具行业协会、佛山市迪奥比家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家居产业学院,就是我们第一所完全开在企业园区内的产业学院,也是我们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一个新尝试。

  家居产业学院由企业提供场地和设备,这对企业来说也是现成的。我们则为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派出相关专业老师。目前据测算,产业学院基本可靠学费收入完成自运转,企业不用再额外投入大量资金,也降低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家居产业学院采用现代学徒制办学,学生的高考分数低于一般录取分数线也可以入读,进一步降低了入学门槛。而在办学模式上,产业学院采取学院教师、企业师傅联合授课形式,按照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产品来培养人才,更有针对性。

  南方财经:今年5月审议通过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提出,要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您认为未来广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将发生什么变化?院校、企业将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吴教育:倡导企业来办职业教育,这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的方向。但办职业教育需要大投入,目前国家财政对公办职业学校学生的平均投入是12000元/人,企业如果没有这部分财政支持,(仅靠企业自有资金)是不太容易办的,而且比较容易受到企业经营情况波动的影响。

  从前期各地,包括一些头部企业的探索来看,目前让企业去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它的动力可能还不是很足。对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来说,现阶段把产业学院办实可能是推进产教融合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未来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积极性,第一个还是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在增加技术改造投入的同时,也加大对人才培育的投入,以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二个要持续推动全社会,尤其是企业,能够更多地理解和认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对产业来讲,不一定都需要研究生或者博士,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可能才是更主要的发展创新来源。

  另外,更关键的,我觉得下一步职业学校要加大力度,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实际上“职业”这个词在世界范围内都应该对应的是高端专业人才,像职业足球运动员、职业篮球运动员都是行业顶尖人才。但职业教育目前在我们的社会认知里好像还是比普通教育低一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当中,顶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还不够多。

  如果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都是大国工匠,都是一等一的技能大师,那企业肯定是欢迎的。而职业教育和产业是密不可分的,脱离产业的话,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未来,职业教育也要更多地把产教融合作为根本出发点,这个出发点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日本发布“特大地震预警”,单程往中国机票暴涨至万元,火爆的赴日游会否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