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以至千里,十七载风雨兼程。十七年来,作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尖兵,她不畏艰苦的野外工作环境,奋战风电行业研发一线,用敬业和奉献,诠释着一个风电行业技术工作者的担当,为“绿电”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就是2023年“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金风科技研发中心控制工程与保护部副部长黄晓芳。
黄晓芳从小在达坂城长大。小时候,她从自家的窗台上就能看到达坂城不断转动的风车。“那时就好奇,这么大的庞然大物是怎么发电的,而且,有一天突然发现它竟然会跟着风转动机头的方向,就觉得是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黄晓芳说。
也许是受梦想的牵引,2006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她毅然回到了家乡,成为金风科技的一员,从此开启了奋战风电行业研发一线的软件工程师之路。
达坂城的风就这样再次吹进了她的生活,占据了全部。因为需要常年驻守在戈壁滩的风电场,黄晓芳成为团队里唯一的女同志。
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风电场时的场景。一眼望去,广袤的戈壁滩有说不尽的荒凉。六七个人组成的团队,共同为样机调试工作而奋战。
为了寻求技术突破,黄晓芳和团队每年有半年时间在达坂城的戈壁荒漠上工作,大家在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啃干馕喝凉水,在大风中爬风机上塔筒。在办公室的工作同样不轻松,除了研发类工作,还需要7*24小时做好风电场的技术支持工作。
“那时候的塔架都在60米左右,相当于20多层楼高,系好安全带徒手往上爬,眼睛只能往上看不能往下看,往下看腿都软了。”黄晓芳回忆道。
低压电工证、高处作业证,各种特种作业证书,黄晓芳一个不落。一个像风一样的女汉子,在风电场里迅速成长起来。
2007年,金风科技引进德国技术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黄晓芳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参与到主控系统软件的工作中。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国产化样机并网运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QY千亿球友会app
这样的速度和成果,是黄晓芳和她的“战友们”不分昼夜地努力换来的。在同事们眼中,她是“拼命三娘”“加班王”“女汉子”,凌晨两点之前睡觉都算是比较早的。
2009年,黄晓芳重新设计了风机控制系统软件架构,并成功实现了将48版软件版本整合为2版,在所有机组上平稳过渡及应用。
2015年,她主导编制了国内第一个风电行业控制软件方向的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7年,她带领团队将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从1000小时提高至4000小时。
黄晓芳还先后多次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项目,参与并主导了定桨失速型、直驱永磁型风机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及国产化,创新控制软件架构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打破软件核心技术靠国外引进的局面。
今年9月17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场——福建平潭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发电。这台16兆瓦风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年均可生产“绿电”超过6600万千瓦时。黄晓芳所在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就是负责这台机组调试并网的主力军。
无疑,这是黄晓芳的骄傲,也是所有风电人的骄傲。新的时代赋予了风电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风电行业摸爬滚打17年,黄晓芳坚持不懈、踏实研究,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及国产化、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智能化数字化控制及保护系统开发工作中不断开拓新技术领域。引入计算机、大数据行业新技术,开创性提出了智能风机的关键技术路径,通过多产品多平台技术架构的系统性设计,融合先进感知及数字孪生技术,全面提升了风机及风电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满足了风电产品的市场需求。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是金风科技这个大平台让我有幸能够见证3060双碳政策下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也非常荣幸成为绿色能源践行者的一份子,就像金风科技的愿景说的那样,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为未来留下更多资源。”黄晓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