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技术院
技术研发
大力弘扬自立自强精神引领石油炼制技术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3点击数:

  如将我国各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分为长板、短板和新板,我国石油炼制技术无疑属于长板,其自立自强创新历程应该花精力去总结,让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起到牵引作用。

  我国石油炼制技术经百年持续奋斗,走到世界先进之列,在一些技术方面起引领作用,研发方式也是率先进入自主创新。未来,在立足自立自强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开放创新,引领石油炼制技术进步,同时要大力弘扬石油炼制界的自立自强精神。

  1949年前,我国石油炼制工业规模极小,更没有自己的技术。在苦难的抗战年代,抗日后方发生了严重的油荒,度过了“一滴汽油就是一滴血”的艰难时光。实现石油产品自给自足是我国石油炼制领域先驱们的梦想和几代人的毕生追求。新中国成立后,尤其1959年发现并开始开发大庆油田后,原油产量大幅度增加,我国石油炼制工业迅速发展。基于国内原油产量、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对石油产品的迫切需求,燃料工业部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齐头并进地同时展开石油炼制技术开发、装置建设和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在石油炼制技术开发方面,侯祥麟、闵恩泽、陈俊武、武宝琛等科学家各自带领石油炼制技术开发团队,开启了超英赶美的长征,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开发出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和催化剂、添加剂等“五朵金花”,使得国内石油炼制技术逐渐赶上欧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化解了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了1962年我国西南战时坦克在高原地区正常运行的高品质柴油和保证战机正常飞行的航空煤油,解决了国防对油品种类和数量的迫切需求,同时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1990年深度催化裂解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石油炼制技术自主创新时代的开启。本世纪初,我国在汽油质量升级过程中又自主创新了变径流化床催化裂化技术及其低成本生产汽油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在降烯烃、降硫、保辛烷值的同时增加汽油产量,被视为催化裂化70年发展史中继分子筛催化以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低成本汽油质量持续升级技术开发成功得益于中国石化始终秉持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竞争紧密结合的理念。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和变径流化床催化裂化技术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典型案例。

  从我国石油炼制技术从无到有,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来看,首要因素就是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够高效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一开始就能齐头并进地同时展开研发、设计和装置建设等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迅速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其次是必须在关键的技术节点上有领军人物,如我国早期催化裂化工艺设计领军人物陈俊武院士,工艺研究与开发领军人物武宝琛博士,催化剂研究与开发领军人物闵恩泽院士,在他们带领下,形成了强有力的开发团队;再就是无数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无私奉献。

  正是依靠上述三个因素,我们真正完全自力更生开发出石油炼制技术,闯出一条独特的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国石油炼制工业规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石油炼制能力已处于全球第一位,这是几代人经过百年持续努力的结果。石油炼制技术从无到有,从解决“卡脖子”到自主创新,甚至在某些技术上起引领作用。技术研发方式也是率先从跟踪模仿走到自主创新。我国石油炼制全流程技术、石油化工主体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型石油炼制技术研发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部分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如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和变径流化床催化裂化技术,正在开发的低成本生产乙烯和丙烯的靶向催化裂化技术,有望取代石脑油蒸汽裂解技术,为炼油转型发展提供中国自己的解决方案,引领石油炼制技术向更高水平上发展。

  我国原油消耗量超7亿吨,其中2亿吨来自国内生产,对外依存度超70%,这将是我国原油资源来源难以短期改变的现实。高效加工7亿吨原油就意味着减少对外引进原油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能够加工从国际市场易获得的重质原油,也是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具有加工重质原油能力且高效,从而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如将我国各领域科技创新水平分为长板、短板和新板,我国石油炼制技术无疑属于长板,其自立自强创新历程应该花精力去总结,让其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起到牵引作用。

  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必然是渐进式的变革,如何实现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Joseph Toynbee)所述的“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石油炼制行业转型发展就应该基于“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新酒”,即在已建成的庞大石油炼制工业基础上实现转型发展。未来生产更多的化学品将是百年石油炼制工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百年石油炼制技术首先解决石油化学品数量问题,然后再改善产品质量问题,其技术开发思路一般追求“吃干榨净”,以牺牲产品选择性的代价换取高转化率,导致产物中有大量的副产品,且生产过程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这与目前“减排增效”的转型发展目标相悖。要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石油炼制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关键在于石油炼制技术研发思路的转变。未来应该基于石油分子管理理念,以产品高选择性取代原料高转化率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尽可能实现源头降碳和过程降碳,减少末端污染物排放处理过程及处理规模。正在开发的低成本生产乙烯和丙烯的靶向催化裂化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开发的。围绕源头降碳和过程降碳的石油炼制技术开发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提下,以市场竞争为导向,提升技术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少数特殊领域,技术有或无显得特别重要,即所谓“卡脖子”技术要突破。但从更大的社会经济领域来看,开发出新技术只是第一步,可能有多项技术可以解决同一问题。只有经过市场反复筛选仍然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变径流化床催化裂化技术经历20年的发展,淘汰多项降低汽油烯烃技术,至今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市场检验是根本尺度,用户体验是最终标准,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用户愿意为之买单的技术,就是好的技术。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一项国策的今天,应该由谁对科技进步水平做出最终评判?答案是市场的选择、用户的肯定。未来原创性的石油炼制技术一定是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前提下开发的。国家和市场的重大需求才是出题人,而市场筛选与评价才是阅题人,答题人一定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由企业层面应用而多次迭代,方可使技术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跟踪模仿阶段,强有力组织实施起到关键作用,但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开发方式率先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当需要开发出更多原始性创新技术时,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至关重要。此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人员的个人素质在寻找正确的研究方向上已上升到第一重要因素,行政干预可能起到相反作用。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科学生涯经验后感叹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中国石油炼制技术研发著名科学家侯祥麟曾经指出,大的创新必须有新的思维,光靠号召、光靠投入不见得就能引出新的思维;至于要靠领导确定任务,企图用行政命令加以实现,得到创新,恐怕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为此,要实现我国石油炼制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既要大力引导和树立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构建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创新链,又要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学术界和产业界高度融合,同时注重创新文化和创新体制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目前我国石油炼制行业规模和技术处于与国际石油公司论仲伯、比高低的水平,有机会在更高水平上、更加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未来石油炼制技术研发方式应在立足自立自强基础上,逐步融入更多的开放创新。要充分认识到自立自强与开放创新不是一个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原始性技术创新,使我国石油炼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起到牵引作用。

  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也是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必须得这么做,才有可能去创新,否则没人愿意创新。如果你花大力气研发出成果,马上别人就进行仿制或被别人抢为己有,没有人去管,得不到任何利益,得不到任何反馈,科研人员还有积极性去做研发吗?由于我国技术开发模式长期处于跟踪模仿阶段,造成保护知识产权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较大的改善空间和观念的转变。在目前科研管理体系中,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更为薄弱。对于已有百年的石油炼制技术,要实现原始性技术创新难度更大,理清知识产权更为重要。只有充分理清知识产权,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解决有价值的真正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更多“假李逵”,浪费大量财力和物力,破坏科研风气。如果长期以往,将会阻止原创性石油炼制技术产生。

  我国石油炼制技术开发目前仍然按管理计划确定任务来实施,突出科技管理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化(个体)创新力量被严重边缘化,这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应战策略。应对原始性技术创新问题的主力毫无疑问应该是市场化创新力量,建立勇闯无人区的创新团队,在多方向和深层次自由探索,但这个近乎常识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大部分管理者充分认同,常常出场直接干预,因而导致资源的严重错配。建议成立以首席科学家(或专家)为首的团队进行自由探索及研发课题按接榜挂帅方式运转,这方面工作需要持续深入。只有久久为功,方可有效,才能逐步改善现有的科研体系,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