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技术院
技术研发
脑电波控制智能仿生手点燃火炬塔!我国类脑智能研究处于国际前沿
发布时间:2024-09-04点击数:

  类脑智能,也被称作神经形态计算,是为了模拟人类大脑的形态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近年来,我国加快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创新企业,并在医疗健康、教育等行业展开应用。

  几天前,在杭州亚残运会的开幕式上,游泳运动员徐佳玲通过大脑控制安装在她左臂的智能仿生手点燃了主火炬塔。

  在这款智能仿生手的研发地,一位工作人员佩戴着仿生手用毛笔写下“自强不息”四个字。通过构建仿生神经肌肉通路,佩戴者能精准控制每根手指,重建手部运动功能。

  强脑科技工作人员 闫锐:传统关节(假肢)在穿戴行走的时候,需要时刻去关注它,一旦注意力放松,没有承重阻尼会摔倒。现在穿上这个关节(智能仿生腿),我平时行走,可以说想怎么走就怎么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哪一类仿生产品,使用的都是一种名为脑机接口的核心技术,通过实时采集脑电波,用某种装置进行分析解码后转换为控制信号,进而实现对事物的控制。目前,这些产品已累计帮助上千名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同时,这些技术还应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缓解睡眠障碍、压力焦虑等。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当前,我国类脑智能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

  2021年,科技部发布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相关申报指南,部署了近60个研究方向,立足于探索大脑奥秘和攻克大脑疾病的脑科学研究以及建立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类脑研究,被各界形容为“中国脑计划”。2017年,我国提出2030年类脑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国还成立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与此同时,多所高校都成立了类脑智能研究机构,开展类脑智能研究。

  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规划,大力支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发展,专注于推动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当前,多个省市已将类脑智能及相关领域作为着力发展的未来产业纳入当地“十四五”发展规划,诸如上海的脑机融合,山东、辽宁、重庆的类脑智能,以及浙江的类脑芯片等。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还在推动脑机智能产业的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浙江杭州正在打造脑机智能产业链,推动一批优秀企业和科研团队落地发展。在广东深圳,几个月前正式成立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并同时启动了包括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丁澄:到2023年底,我们的三个实验科学部都将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脑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将会对深圳以及国内的科研单位、产业单位进行开放,支持科研人员在设施平台上开展科学研究。

  目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已发布世界领先的灵长类动物的脑图谱以及40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近250件,实现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主任 黄天文:接下来,我们将在非人灵长类脑疾病模型创制、高精度人脑连接图谱绘制、脑疾病创新药物研发、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等方面加强研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脑科学技术创新高地。

  QY球友会官网

  类脑智能,也被称作神经形态计算,是为了模拟人类大脑的形态结构和信息处理机制。当前,多个省市已将类脑智能及相关领域作为着力发展的未来产业纳入当地“十四五”发展规划,诸如上海的脑机融合,山东、辽宁、重庆的类脑智能,以及浙江的类脑芯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