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技术院
技术研发
分组讨论|技术赋能共创全媒体传播创新发展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4-09-05点击数:

  9月2日下午,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分组讨论在广西南宁举办。在第二组分组讨论上,来自中国日报社等单位的报业同行围绕“技术赋能生产力发展,推动全媒体传播”主题探讨报业全媒体传播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近两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深刻地影响着国际传播态势,也在改变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当前,新技术如何赋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日报社技术中心负责人甘永清从新技术研究、创新应用探索总结经验,“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们构建国际传播领域专用大模型,开发多形态国际传播应用,包括多语种内容生成器、创意辅助、内容安全、编辑辅助等工具,以提高国际传播生产和传播效能。”关于元宇宙技术,甘永清列举了中国日报社探索生成的部分应用模式。其中,中国日报社首位数字员工“元曦”于2022年10月14日携首部探“元”作品《文化探源:元曦带你见识九千年历史岩画》惊艳亮相,当天即形成爆款传播,在全球总传播量达到几个亿。

  如何用技术赋能,打造深融共生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曹斌以北京日报超级客户端为例分享经验。据介绍,北京日报通过子母品牌的有机整合,让子品牌继续发挥特色,子与母品牌、子与子品牌之间形成内容上的互补,增加主流媒体的声量。“超级客户端目前有6大版本,其中‘我的客户端’是一大亮点。在这里,用户就是主编,可自行定义频道、栏目、专题,也可以关注喜欢的记者,订阅的内容模块可以自由拖放摆布。”除了优质内容供给,北京日报超级客户端还进行功能升级和场景拓展,将北京市的“接诉即办”应用程序接入客户端,由党报记者出面,搭建沟通平台,凝聚最大共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了有温度、可感的新闻+政务的通道。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党委委员童杰认为,“媒体融合是不同形式、平台、地域媒体在内容、技术和业务的整合与交互。”浙报集团系统布局,构建媒体深度融合从表层穿透到底层,形成契合浙江发展、独具浙江特色的三维复合探索。在技术驱动层面,浙报集团牵头建设“传播大脑”。在区域生态层面,浙报集团积极构建省市县一体化传播体系,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积极构建融媒“一张网”,以系统协同构筑全媒体传播生态。在全省“一张网”的思路下,浙江媒体初步形成了内容多维共享、运营相互协作、产业合作共赢的局面,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在推动先进技术与优质内容的深度融通方面,江西日报亦有成功探索。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万林介绍,江西日报联合省内3家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共同建设运营“江西融媒大脑平台”,打造数字化省级重大技术综合支撑平台,推动省内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依托5G、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江西日报推动新闻表达从静态呈现向多元素综合呈现转变;探索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裸眼3D、智能交互等技术,在新闻作品中有机组合图像、影像、声音、文字、气味等元素,为受众带来沉浸式感官体验。

  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万林作分享。记者 周军 摄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兼顶端新闻董事长关国锋认为,技术对于平台来讲,在上一个阶段是满足传媒业务需求,在新的时期则是要驱动、引领甚至重构媒体的。“我们不排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关键是要走独立自主这条路。”关国锋指出,过去很多媒体走“借船出海”这条路,而不是“造船出海”,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在探索中,虽出现了一些亮眼表现,但依然没有破解横在媒体面前的“三有三无”问题:有粉丝无用户,有内容无渠道,有影响无变现。因此,河南日报选择打造自主可控平台型智媒——自主可控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头的必然要求,平台型是可以做大做强的唯一选择,打造智媒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要素。在技术自研的基础上,顶端新闻创新推出了“一端百面”工程,推动省市县三级官方媒体从相对宽松的“联动”“联盟”形态,向真正的互联互通形态迈进。

  “三轮驱动”融合发展战略是湖报集团探索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党媒属性和传播规律的融合发展之路。“在‘三轮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传播技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晓峰介绍,2022年开始,湖报集团提出,聚合力量将湖北日报客户端打造成省市县融合联动、跨行业跨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超级传播平台。张晓峰认为,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的更新迭代,给全媒体传播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三轮驱动”战略指导下,湖报集团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拥有两个亿级用户平台的省级党报集团。近年来,湖报集团十余次完成湖北日报客户端、极目新闻客户端迭代升级,以及两端与媒体融合业务平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畅通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流程。

  先进技术如何赋能全媒体传播?“我们始终坚持一点:受众话事、实用为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编委、羊城派App副总编辑、QY千亿球友会app对外传播部主任蒋铮表示,羊晚报业实施“技术一体化融合”,一切以受众认可为目标。近年来,羊晚报业瞄准用户,用技术服务内容生产,开展了许多有益尝试。如连续两年倾力打造的“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以“岭南方言故事+电影拍摄技术”的跨界创作,海内外流量过亿,有效提升了岭南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此外,羊晚集团还积极打造羊城创意产业园,推动形成更加立体多元的产业格局。目前,羊城创意产业园已发展成为集全媒体、游戏动漫、文化创意、人工智能、音乐直播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累计孵化出9家上市企业,2023年园区产值高达300亿元。经过多年的探索,羊晚集团与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已经形成内容生产上的双向服务,生态共建上的良性互动。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编委、羊城派App副总编辑、对外传播部主任蒋铮作分享。记者 周军 摄

  “在经过十年媒体的深度融合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认为,在新阶段里,主流媒体有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赛道双循环双驱动的大传播发展模式。据介绍,近年来,川报集团以科技强媒为战略考量,以技术赋能为发展支撑,初步探索国内国际双赛道双循环双驱动的大传播模式,通过自建核心技术团队、自研拳头技术产品、自创特色技术品牌,将智媒技术作为驱动自身发展的强劲引擎。川报集团坚持移动优先,主攻视频赛道,全力建设“灵感中国 Inspiration”国际传播旗舰级视频平台。平台上线仅一年,自有账号矩阵的海外粉丝量突破120万,入驻平台的合作账号海外粉丝量突破1100万,总曝光量超51亿。此外,川报集团持续探索引入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以智能运营实现精准传播,开发了“Panda Guide 熊猫指南”外籍人士一站式资讯服务平台,提供中、英、葡等语种服务,进一步拓宽了传播场景。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作分享。记者 周军 摄

  “OpenAI的诞生,为互联网行业、技术行业、影视制作等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前是‘所见即所得’,Sora(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出现后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所想即所得’。”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总编辑王兴义分析了当前视频生成大模型为媒体行业带来的变化,他表示,这样的生产工具诞生之后,媒体将迎来一轮新的传播介质及相关联内容形式的变化。王兴义介绍,今年6月,快手推出国内第一款对标Sora的视频生成的模型产品可灵,在国外以及在海外技术上引发热烈反响。据介绍,可灵大模型具有构建复杂的时空运动、能够生成数分钟的视频且开放了视频续写的功能、能模拟复杂的物理世界特性、拥有强大的概念组合和指令响应能力、可生成电影级的高清画面、领先的“图生视频”效果、优秀视频的可控性7项亮点功能。王兴义认为,如果应用于媒体创作,可灵可以提供很多的可能性。“对于视觉生成行业来说,这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变革,而是生产工具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能力建设的变革。”这也给媒体带来新的提示,大家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时代。

  交流研讨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5家报业媒体相关负责人结合自身实践畅谈技术赋能生产力发展,推动全媒体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证券时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江日辉首先发言,介绍证券时报的发展历史,并分享了AI在提升日常内容生产效能方面的应用。他介绍,运用AI辅助,编辑可以在海量信息里快速把读者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摘取出来,并进行高效加工生产,快速送达用户。

  澎湃24小时直播频道入选了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名单(内容供给创新类)。在交流环节,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澎湃视频直播部主编忻勤分享了AIGC和数字人主播如何赋能新闻直播。她表示,澎湃的宗旨和方向是全面拥抱AI,具体做法是将大模型深度嵌入新闻生产业务全流程,包括策、采、编、发。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项辉言简意赅地阐述了杭报集团对待AIGC技术赋能内容生产的基本态度——AI是机遇更是挑战。他介绍,杭报集团构建了“1+3”新质AI媒,力求为深融、真融注入“智融”:坚持“创新引领、需求驱动、技术赋能、稳慎发展”的整体原则,为集团各媒体和广大采编人员打造一个实用、易用、高效、高能的AI技术平台,逐步构建完整齐备的“1+3”集团媒体AIGC赋能内容生产框架体系。

  “一个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编辑思想,编辑思想就是要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要有平台思维,要意识到媒体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还要利用平台集聚资源;此外还要有服务意识。”乡村干部报社总编辑翟慎良表示,作为扎根乡村的报纸,乡村干部报应当“多写乡野里的花朵,少写办公室的盆景”,除了服务基层开展新闻宣传,还要深度介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如有乡村振兴大讲堂的培训、为农产品代言推介等,“我们希望编辑记者把报道写在大地上。”

  今年夏天,各个媒体都在巴黎奥运会上角逐,巴黎奥运会“赢”回观众的关键之一,就是观众可以在社交平台、电视平台、网络视听平台上参与奥运会。这些互动活动除了创意策划外,也离不开新技术应用的支撑。参与统筹巴黎奥运会宣传报道的体坛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体坛周报总编辑骆明对此深有体会。巴黎奥运会上新技术的应用让体育记者工作更加方便,以前要配各种各样的语言翻译,现在可以用新技术自动转化,精准翻译,大大节约了人力,也使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体坛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体坛周报总编辑骆明作交流。记者 胡兆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