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涛、吴春波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著《华为访谈录》,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林超华著《任正非传》,王育琨《苦难英雄任正非》。
华为,因为坚持不让奋斗者吃亏的价值观,一直被视为普通年轻人改变命运的圣地。
华为每年都会从国内各大院校招聘一大批毕业生,据多位华为老员工、前高管透露,华为对招聘员工有一项一票否决的标准:是否愿意去海外等艰苦地区?如果选择不愿意,那就被淘汰了。
,现任华为公司董事、制造部总裁,93年加入华为时,一心只想做技术搞研发。
本科读的是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但他看到计算机将是未来方向,就考研读了自动化与装置专业,因成绩优异甚至被推荐免试读博,但考虑到家境原因放弃,研究生毕业后就加入了华为。
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很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做好技术工作,也如愿以偿被安排在了研发部工作,并参与了改变华为未来的C&C08万门机的硬件开发。
但是,在研发部一次出色的工作表现,让从此与研发技术之路彻底无缘了。
1994年,华为要参加北京国际通信展,研发部安排负责筹备参展事宜,做事有能力、也有激情,在他的主导下,华为展馆从设计原理图到展品出来,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整体效果非常好。
虽然华为强调服从安排,但还是不死心,第二次又去找老板说自己想继续做技术。
解释说:我不想做经理,想把技术搞好,做经理也要有点技术的,我技术还不精啊。
任正非强硬驳斥道:让你做管理是看得起你,搞技术是和物打交道,搞管理是和人打交道,你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提升的。
但是没想到,去了工厂才发现,说是任命当经理,实际就是管几个工人,也就算是个工段长,这下的心态又开始有点不好了。
自从被调去管生产,每天和机器、和工人打交道之后,就和任总很少见面了。
的确,华为从几个人到几万人,再到20多万人,任正非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的进步情况。
但是,华为确立了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种体制下,每一个华为人的努力,从长期来看,最终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说,你可能不经常见到任总,但通过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他总能够公正地评价你。
如果说是服从并奋斗而成就未来的一个典型,那么,另一位华为天才,就是另一种典型了。
李一男,华为早期研发团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和郑宝用被任正非称为“一个比尔、一个盖茨”式的研发天才,却因为任正非对他的工作调整而出走。
华为首任党委书记陈珠芳称,李一男是技术天才,但弱点也非常突出,是一个集科学天才和低情商于一体的大男孩。
正因为李一男的不够成熟,任正非才想给他多一点历练的机会,将他从中央研究部调离,去负责市场部。
QY千亿球友会app
原本这是任正非苦心栽培他的第一步,他希望李一男能够从研发中走出来,走向市场,能力更加全面,将来走上更加重要的岗位。
结果这就为李一男的出走华为埋下了种子,才有了后来华为阻击并收购李一男出走后创办的港湾网络。
事实上,今天华为最高领导团队中的徐直军、胡厚崑、郭平,哪一个没有经历过从研发到市场,从国内到海外的多重历练?
“出处不如聚处”,离开华为的李一男,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终也有所成就,但他如果能继续在华为,那结果又会如何?
华为人当然也是普通人,也不愿意去海外艰苦地区,常年背井离乡,生活艰苦,甚至面临暴徒抢劫、战乱炮火和生命危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洞察人性的任正非下令提升一线作战人员待遇,并调整了非洲与上海、北京的“将军”的标准,“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
结果,我们就看到,华为动辄有数千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出征海外的壮怀激烈!
很多华为90、00后,自告奋勇地请求到中东和非洲这样落后的市场去奋斗,他们在那里与贫穷、疟疾、战乱在一起,但他们从来没有人吵着要回来,甚至还有人不愿意回来。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绝不亏待雷锋”,这才让无数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奔赴到华为各个艰苦的一线去战斗,才有了今天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有学者问,财、权、名都是猛如虎的私欲,华为何以驾驭?任正非直言,“我在私欲上与员工同流合污!”
在任正非的心中,华为是大家的,他理解每一个华为奋斗者的渴望,所以成了中国最会分钱的老板,华为也成了世界一流的公司,这便是任正非最大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