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要求的关键,也是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础。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不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立德树人关键作用,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搭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三位一体“大思政”立体化育人体系,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一、“三大课堂、三大合力”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
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院深入分析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改革与摸索,从变革课堂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和创新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思政课教学改革建议,逐步构建了“三大课堂交互并用、三大合力同向并行”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提升了思政教育教学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大课堂”分别是线下理论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线上课堂和体验式的实践性课堂,理论课堂是基础保障、主课堂,由校内专兼职老师承担;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线上课堂是拓展延伸,通过聆听名家讲座获得最及时、最前沿的知识;体验式的实践课堂是理论实践结合的有效手段,是学生体验校内外资源的平台。“三大课堂”全方位构建了培育学生的教学体系。
要完成“三大课堂”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确保其取得成效,学院形成了“三大合力同向并行”,也就是政治领导力、教学保障力、联动机制力,其中包括校领导、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还有各系部的共同协助,来支撑“三大课堂”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
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理念,把思政课作为加强思政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思政课的引领下,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各专业深入研究育人目标,紧贴专业建设和学生素质提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深入挖掘利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形成了专业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特点。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党员有效帮扶机制,切实做到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结合专业建设党建及思政教学场地,坚持抓好党建促进中心工作,定期为学生讲解专业文化、工匠精神等专题课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积极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将价值引领贯穿专业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要求在教学目标中贯彻“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分析中增加“思政映射与融入点”,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课堂方法中明确课程教学中为达到育人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教学反思中增加“课程思政”育人内容,建立了教师教案严格把关制度。建立以实现育人目标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把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用制度落实“课程育人”。
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职业素养小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信念、职业行为习惯浓缩为短小精悍、题材广泛、语言精练、感染力强的小片段穿插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断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良好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习惯。
(四)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合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归属感
将行业和企业文化融合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归属感,建立了校企合作订单式班级培养模式,设立了育才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等17类企业育才奖学金,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文化融入到课堂当中,深入挖掘利用学院每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落实每门课程、每名教师、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
学院积极有效扩展育人平台,优化校园育人氛围与环境,发挥校园文化价值引导作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培育校园文化,加强文化信息化载体建设,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学院积极有效扩展育人平台,利用“学习通”“学习思政课”“学银在线”等网络平台,手机应用、数据库等整合多方育人资源和优势,等多方育人资源和优势,从学生需求出发,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精心打造在线精品课程,供给囊括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和自由交流的互动平台,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合作互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和互利共赢,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生态协同创新。
为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对办学理念、有巢氏精神、教风学风、发展目标等进行了拓展与升华,力求与校园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同时,设置了具有建筑特色的文化广场、布置了走廊文化、黑板报文化、草坪标语等,让学院里摆放的雕塑、走廊、墙面、苗圃都成为知识的载体、文明的代言,形成了层层有教育主题、处处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风貌。
(三)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打造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思政品牌
运用学院甘肃省职业院校特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开放课堂”,每学期选派优QY球友会网站秀学生实践团赴革命故地进行红色研学,实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依托周边红色教育资源,探索在卓尼洮砚博物馆、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等省内多处红色场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思政教育平台,全力打造良好思政育人环境。通过“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拍摄活动、“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思政课的情感温度与思想深度。
(四)在“四史”教育中邂逅中华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史、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有更加客观的解读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学院通过拓宽“四史”教育渠道,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党史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形成了完善的“三大课堂交互并用、三大合力同向并行”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