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基础设施建设
房屋建设
生态环境及乡建
2021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50
发布时间:2024-08-28点击数:

  从南水北调到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建设,从超级桥梁工程到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站建成,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又全面,是一场聚焦国力、民生的盛况集合。

  但长久以来,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基础设施与民生相融合的领域仍有较多环节需要弥补,运用新科技、满足新需求、创造新模式的时代方向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再进一步提出要求。

  2021年下半年开始“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就被反复提及,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持续创造、完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对提高生产效率、补全短板、优化供给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也将助力后续包括网络、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目前,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前瞻性布局的切入角度,各项政府工作报告及会议中都提到了投资资金和实体建设两方面。

  2021年,财政部提出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并于年底提前下达2022年1.46万亿新增专项债额度,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城乡冷链物流等基建项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按要求坚持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项目完成。并且提前下达专项债券额度大部分已发行完毕,截至2022年3月末,各省份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各级财政部门累计向项目单位拨付债券资金8528亿元,占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68%。

  202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2个,总投资52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水利、能源、高新技术等行业。此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逐步铺开、抓紧实施,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也将推进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领域建设。可以说,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切实发挥了投资促增长的作用。

  2021年,从传统基建的角度来看,交通方面,我国高铁营运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6.8万公里,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超过1.6万公里,全国颁证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48个;建造方面,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94万套;水利方面,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62项,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1万公里,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175条......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基本完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高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建设,更为持续推进出疆入藏、沿江沿海沿边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战略全面推进打好基础。

  另外,为发展后续以数字化为主的新型基础设建设及顺应对传统基础设施如能源、水利、港口等领域的数字化升级改造的要求,如5G基站、数据中心等通讯相关建设也正不断完善。

  2021年,我国5G建设保持着适度超前的态势,全国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65万个,累计142.5万个,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众多新兴领域发展牢固的前提。

  同时,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之后,“东数西算”工程也正式全面启动。2021年12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得批复,随后2022年初,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也加入了队伍。

  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将大大缓解东部地区数据中心难以在土地、能源等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大规模发展的问题。并且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由东向西有效转移,更好地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价值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华为、腾讯、百度、京东等为代表的主流科技企业已经在相关国家枢纽节点提前布局,而数据中心产业链条增长更将带动一批扎根群众的民营企业,将技术通过企业服务实际应用到人民的生活中,让广大群众成为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影响下,加之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要求,我国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发展。

  2021年,三江源、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完成造林5400万亩,种草改良4600万亩;新增完成1.6万个行政村环境、400余个较大面积排污水体整治,同时,传统基建项目绿色转型也持续受到关注,全国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1亿千瓦......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排污管理不到位、城市绿化不足、对环境、生态干扰的问题。

  节能降耗、QY千亿球友会app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已然成为新的建设重点、亮点,完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仅可以满足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更将营造可持续、更文明的高质量社会氛围。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有如多种先进交通工具投入使用,日益现代化的城镇、乡村突破高度与功能的建筑集群的外部可见工程建设;更有如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城乡物流升级,保障生产生活活动的水电、排水管道的“隐身”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建设进程将趋于缓慢,创造更便捷、宜居、幸福的社会环境正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的资金实力雄厚,但其内部的基础设施却相对老旧,很多国人都有过走出国门却发现美国、英国就是“大农村”或者外国人喜欢在地铁里看书是因为他们没有网络信号的调侃。但值得注意的是,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全面建成了,并被一直延用至今。虽然现在有些设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或因设备不够先进而不方便使用的问题,但穿越历史,这些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基建设施现在看依旧不过时,并且还保留着曾经的文化特色,比如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132年、法国建筑的平均寿命是102年、著名的加州一号公路也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而相比之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却缺少了一份细腻与情怀,甚至早年还存在“”工程或大面积污染等问题。

  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与支持使我国基建发展迅速、美好、全面,但还缺乏中国独有的特色和风格,因此,未来的基建不能再一味求快,建设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文化传承、拓展创新、生态和谐都是更值得关注几大方面。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社会整体上已经意识到这类问题,如今的基建不仅更加贴近民生、顺应民意,长期可持续的新发展理念也贯穿了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可以相信认知、思维意识与思想高度的进步加之科技手段的技术配合,终将指引一切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