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今年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与全面部署。
真抓实干,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好房子,成为当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者们共同奋斗的时代目标。
作为一个深耕建筑行业30余载的建筑设计人,结合自身的实践、思考、探索、总结,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好房子应满足宜居、安居、乐居三大标准,需要从自然、社会、人性三个层面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才能建设出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好房子。
这里的“自然”是一种广义上的“自然”,既包括自然山水,也包括城市的格局风貌。我国疆土辽阔、海陆差异、地形起伏,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景观风貌,不同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差异,衍生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经过历史的沉淀、时代的更迭,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房子作为地域文化外在显像的集大成者,本应延续城市的文脉,千城千面。
然而实际上,放眼全国,东西南北,大城小城,“千区一面,万房一貌”,比比皆是。新时代的好房子建设,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与城市原有风貌和谐共生、和平共处,将现代建筑语言与本土传统文化及建筑风格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发展道路。
住房自诞生以来,作为人们“安居”在这个地球上的物质载体,其所取所用无一不是源于自然界。建造房子所需要的木材、石子、水泥、塑料、玻璃、钢筋等物质资源均是从自然界开采、加工、熔炼、运输而来。同时,由于建造所带来的碳排放、地质污染、生态受损、农田土地被挤占等,更是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新时代的好房子建设,必须正视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加强对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转向低碳节能、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响应和顺应与自然的关系。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更是向全球表明了中国对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提出了“双碳”目标。
在建筑领域,政府、企业、高校等多位一体,从碳中和碳达峰的控制边界、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实施路径规划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研发了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成功应用在南京江北新区人才公寓1号地块项目社区服务中心、上海建科莘庄科技园区以及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株洲市民之家等多个项目,其中株洲市民之家也是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超低能耗单体建筑。
人作为附属自然的一分子,从目前来看,人类命运的长度完全取决于自然的宜居度,应始终保持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
在好房子建设时,一方面,要将其自身的功能、结构系统与其所在的小区、社区、城市看成一个有机生命体,房在城中、城在房中,浑然一体,如自然生成一般,形成一个系统并达到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还应和自然界的其他因素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有机和谐系统,这样才能创造并维持一个宜居的自然环境。
当今社会,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市场经济迅速增长,信息产业革命加速袭来,便捷、智慧、高效、舒适成为人们评判新时代好房子的重要标准。因此,好房子建设需要紧跟时代的脉搏,从策划、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满足当今人民对于效率和效益的高度需求。
策划上,应统筹做好教育、医疗、交通、商业、公园等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通过城市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以及城市更新,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实现对社区资源的整合与调配,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好房子应实现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切换便捷的需求。
设计上,应统筹做好项目定位、规划布局、平面组合、层高布局、采光通风、降噪隔声、材料节能、无障碍设施、智能家居等多种因素,由传统设计的模式转向数字化的智慧设计模式。
比如,BIM技术基于BIM模型为载体,利用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可实现精准化分析、精确化计算、精细化设计,并实时监管、智能设备运维管理、智能家居系统管理、数据展示与对接、线上巡检等多方面运维应用,切实提高住房设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好房子建设的智慧化需求。
施工上,应采用装配式建筑,转向智能化的建造模式,“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相较于传统模式,装配式建筑采用“客户下单、工厂定制”方式,房子所需的各种结构构件、配件和围护结构均在工厂定制生产,据相关数据统计,可节省约70%以上现场用工量,减少约75%的建筑废弃物,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在缓解城市建设带来的系列问题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好房子建设的高效需求。
运维上,我国目前虽然是世界上已建设住房最多的国家,但现存住房建筑普遍存在可更新性缺失、寿命短、性能品质低等一系影响人民居住感受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房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代的好房子建设必须延伸至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为房屋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研发新一代高品质、可检修、可更新的长寿化住宅产品,全面提升好房子的工程品质和综合性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好房子建设的舒适需求。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结构使用年限基本都在70年以上,而内装部品和设备的使用年限大多为10年到20年。但现在的内装大多是将管线埋设于结构墙体和楼板内,改装时需将墙体破坏重新铺设管线,这会给楼梯结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增加对建筑的损耗,减少建筑的使用年限。
同时,在管线的施工过程中,现场很难发现施工错误,日常维护修理就变得很困难。关于这一点,日本住宅采用的SI分离工法是比较值得参考借鉴的,如墙体与管线分离、轻钢龙骨隔墙等干式技术等,可以保证结构与设备管线维护和更换的便利性,以减少对建筑本身的破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人们对于好房子的标准正不断地被重新梳理、给予新的定义。但是,唯有直面社会现状、满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才能建设并营造一个安居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新时代,物质文明空前繁荣,好房子作为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交叉的媒介,能在有限的实体空间中实现多元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的物理空间装纳理想的精神世界,成为物质文明发展到现阶段,人民群众对于好房子的深度需求,这也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本能反应。
因此,建设好房子,要跳出房子看房子,既要满足基本的实用、安全的居住功能,又要能承载居者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期待。好的房子应该是生活的容器,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居所。
住房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延续和载体的物理空间,不同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的人民,从幼龄阶段到退休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定人群都有其特定的活动特点及特定的空间和功能使用需求。
比如,对于一线城市的大多数青年购房者来说,他们对于好房子的首要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空间的高效性、功能的复合性、环境的舒适性,设计时应尽量提高住宅的使用系数,减少公摊面积,增加空间灵活可变性,扩大景观视野面等。好房子的建设,应尽量实现不同人群居住生活和居住空间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
好的房子,在实现其物理功能性质的同时,还应兼具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这可称之为“建筑的艺术”。建筑艺术是一门融合了环境美、生活美、艺术美、形式美等不同形态美的表现艺术,它通过建筑形象的创造,从立面造型、空间营造、景观环境等整体把控,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情趣、精神的释放、本性的回归。
比如说,通过营造优质的景观环境和良好的公共空间,实现自然景观的意境再造和空间的互动引领,让人们从联想自然实现心态自然,由和至乐,于小屋中构建自己的理想国,这样的房子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好房子。
新时代的好房子,需要在塑造宜居的自然环境、安居的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才能让人民群众乐其所居,呈现良好的个体生态环境,从而组成良好的人居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建设事业历经70余年,从最初的“简易楼、竹筋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到“混合结构为主、少数框架结构、设施相对完善、自成体系的单元房”,再到注重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区环境的现代商品住宅,住房建设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有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时至今日,我国建筑业转型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坚持绿色化、智能化、人性化,从自然、社会、人性三个层面,建设顺应环境友好的宜居之房、符合社会需求的安居之房、满足人性本能的乐居之房,构建“三位一体”的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目标指日可待。
[1]王群章.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造技术+装配式建造技术” 建设满足居住者需求的“好房子”[N]. 中国建设报i.nzgjs.2021.002294.
[3]好房子:居其身 安其心 乐其业——访住建部原总工程师许溶烈[J].城市住宅,2019,26(09):5-7.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好房子到好城区,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J].中国物业管理,2023,No.238(01):20-21.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