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快速向基建强国迈进的十年。这十年,我国不仅加速推进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新突破。种种数据所折射的成就,让人目不暇接。
在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等标志性工程,见证中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十年,中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截至2021年底,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世界瞩目。
说到交通领域的“中国名片”,不能不提中国高铁。2012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是9356公里,而目前这一数字突破4万公里。现在,旅客乘高铁从首都北京出发,半日内即可到达54个城市,“坐着高铁看中国”已成为民众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也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从2021年数据来看,我国平均每天约有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2.68万架次飞机起降,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托起一个流动的中国。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交通运输建设同样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10年净增90多万公里;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得到解决,农民朋友“抬脚上客车”从愿望变成现实。在农村公路的带动下,山货进城、城货下乡,城乡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互动,带动了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中国基建还走出国门。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有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第二阶段股权顺利交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QY球友会官网
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624.43亿千瓦时。
在福建福清兴化湾,59台百米高的白色风机矗立在大海之中。作为全球首个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的年发电量为14亿千瓦时,可满足2万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正常用电需求。
2021年1月,还是在兴化湾,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围绕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加快推进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4亿千伏安,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2倍;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到18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1倍。能源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不断加强。
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我国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如今,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绿色电力装机总量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底,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35亿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
十年前,在河北邯郸、邢台等一些地方,农村饮水氟超标问题还很严重,苦咸水、高氟水是不少百姓的心病。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清澈的江水从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北上,流经上千公里,为极度缺水的华北地区带来甘霖。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在建设中利用了明渠、渡槽、隧洞等多种技术,打造了世界最大输水渡槽、世界最大规模现代化泵站群。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
数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亿立方米,为沿线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现在,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家庭只要一打开水龙头,就能喝到千里外的长江水。
其他民生基础设施工程,虽然单个体量没有南水北调工程那么大,但同样给民众生活增进福祉。
2018年以来,党中央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此外,目前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
伴随着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行动,这十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中,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
2012年全国移动电线万个。目前,我国已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建成5G基站达到161.5万个。
遍及全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群众办事要跑一个或多个部门,有时候还得来回跑好几趟。现在,许多地方都推行了数字政务服务,这不仅节省了百姓的办事时间和精力,更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流程透明,数据共享。
在电信新技术的引领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办公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元,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彻底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习惯。
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也正在加速拓展深化。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这样的“数字基建”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成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
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通过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算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运算、存储,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出一条发展新路。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包括5G基站、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项目仍在扎实推进中。未来,我国还将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网络覆盖深度,加快5G等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记者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