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基础设施建设
房屋建设
生态环境及乡建
【绿色产业投资】老挝的生态环境与气候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中国投资
发布时间:2024-09-16点击数: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老挝在森林、水、气、土环境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都面临更多挑战,中老环境合作需不断巩固加强。”

  老挝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活动,自然资源环境部承担直接责任和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当局研究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战略、规则、方法和措施。《老挝环境保护法》规定,老挝环保管理部门包括自然资源环境部、部派驻处、省/直辖市自然资源环境厅、县以及村委会等5级机构。主要职责有:制定和实施环保法律法规,研究、分析和处理项目环保问题,颁发或没收环保许可证,指导环评工作,开展环保国际合作等。

  老挝也颁布了一系列与环境有关的国家政策。如,在2020年通过的《第九个五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21~2025)》中,重点制定了六个目标,其中,目标四:“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追求环保发展”就与环境直接相关。又如,老挝发布的《2030年愿景》,明确了老挝将力争到2030年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同时,老挝环保立法也不断完善。1991年,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后于2003年修订。宪法专门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并将保护环境的责任赋予了所有公民。如第17 条所述:“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必须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土地、地下、森林、动物、水源和大气”。此外,老挝与环境相关的重要法规还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和水资源法》《森林法》《水生动物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行动。老挝对气候变化影响高度敏感,干旱、热浪、洪水及其他极端自然现象数量逐年增加。为更好地加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老挝政府先后于1995年、2003年和2016年批准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并于2008年成立老挝国家气候变化指导委员会,并在环境部和社会影响评估部下成立气候变化办公室。此外,老挝分别于2009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于2010年发布《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气候变化战略》(SCC)(DOE/WREA 2010),于2017年通过一项绿色增长倡议作为世界银行老挝国家伙伴关系框架(2017~2021)的一部分。老挝也表示将升级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以提供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巴黎协定》等与国际社会达成的协议的实施。

  二是完善国内相关政策、立法和开展行动。老挝第八个和第九个五年计划以及《2030年愿景》均将应对气候变化纳为重要内容,并通过推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可再生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电动汽车使用量等一系列政策行动,努力实现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减少到零(到2050年净零排放),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60%的目标。另外,老挝于2009年出台《投资促进法(2009)》对进口生产机械和原材料以及生物燃料生产所需的化学材料予以免税,于2011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战略发展规划(2011~2025)》明确其发展可再生能源目标 ,于2015年加入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CCAC)开展短期气候污染物(SLCPs)减缓活动。此外,在2020年,老挝自然资源环境部和中国生态环境部还签署了《关于合作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该项目高度契合老挝政府提出的可再生和绿色能源发展规划,为老挝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提供助力,也为老挝其他地区实现低碳减排树立标杆。2023年,亚洲开发银行(ADB)为老挝签署了一笔价值6.93亿美元的贷款 ,用于老挝600MW孟松风电项目开发。该项目将成为老挝首个风电项目以及东南亚最大风电项目和首个跨境风电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全长20km的500kV输电线路为越南中部提供电力。届时,老挝将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拥有国,为区域互联互通和脱碳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碳资产(林业碳汇)开发。老挝国有林地面积1600万公顷,均已与碳资产开发机构签约,其中,世界银行支持老挝北方6省林业碳汇开发,面积约1000万公顷,合同期至2025年。剩余600万公顷林地被10家企业签署。林业碳汇开发类型以核证碳标准(VCS)为主,除世界银行推进的项目老挝政府获得4000余万美元外,其他项目还处在刚刚启动或未启动阶段。林业碳汇的主管部门为农业和林业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老挝政府正在制定碳资产管理规则,统一管理全国的碳资产开发及交易。

  随着自身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老挝在森林、水、气、土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森林覆盖率下降。老挝虽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由于非法砍伐、林地转为农地和橡胶种植等原因,森林覆盖率一直在逐年下降。这也导致了生态系统受损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根据世行数据,老挝森林覆盖率已从1990年的77.3%下降至2021年的71.8% 。而根据老挝农林部的统计(与世界银行统计口径不同),2017年,老挝林地面积为178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75.2%,其中有林地(郁闭度20%)为954万公顷,仅占国土面积的40.25%。

  二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在老挝农村,大多数人仍将木材和煤炭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燃料,并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生产,用火燃烧稻草和其他植物获得肥料的现象仍然普遍。同时,在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增加了空气污染。因此,老挝每年会出现50~100天的阴霾天气,且以湄公河河谷地带最为常见,年霾日100日以上。根据IQAir数据,2023年,老挝PM2.5平均浓度为29.6µg/m3,是世卫组织年空气质量指导值的6倍,位居全球空气质量最差地区排名第21位。其中,首都万象是老挝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PM2.5平均浓度89.9µg/m3,是世卫组织年空气质量指导值的18倍。

  三是水质呈下降趋势。尽管老挝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水质也普遍较好、含氧高营养成分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老挝的水质也在不断恶化。尤其是在城市,不少地方的工业废水废物以及生活污水随管道、水道排放,污水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导致了水资源浪费、地表和地下水污染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四是土壤易受侵蚀退化。老挝多为山地,适合精耕的土地较少。根据世行数据,老挝农业用地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8.8%。土地的贫瘠和高雨量使老挝绝大多数土地容易受到侵蚀,同时夹杂着休耕期的缩短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固废增加,导致了土地退化、生产力降低和土地需求增加。此外,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督和管理不足,也导致了部分水源污染和土质损害 。

  五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在东南亚地区,老挝是自然资源保护最好的国家,是东南亚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农用地扩大、过度和非法伐木、非法捕猎、失控的烧荒等原因,老挝的生物多样性面临丧失的威胁。许多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一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大。老挝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低,主要来自于农业、能源生产和工业等方面。但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老挝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特别是2014年后,从435万吨快速升至2020年的191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均增幅为34.5%。

  二是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待提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报道,老挝也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旱涝灾害,该国的农业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如沙湾拿吉省的Kangphosay村及其附近的农地均靠近河岸,容易受洪水侵犯。自1992年以来,村民已经历了四次重大洪灾,其中,在2015年,106公顷农田被淹,三分之一耕地被毁 。此外,有报道称,2018年,老挝北部强降雨导致大规模滑坡,令200多人丧生。

  综合来看,老挝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协力解决。

  今年是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开篇之年。同时,今年10月,第44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将在该届峰会轮值主席国老挝首都万象举行,而老挝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为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为此,建议充分发挥老挝主席国作用,进一步宣传“一带一路”优秀成果,推动双方气候与环境领域务实合作,更多打造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新的亮丽名片。

  从战略层面看,推动中老联合打造碳市场链接合作示范项目,对于树立我大国形象,服务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探索全球南南合作、南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合作新路径,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效果。具体来看,一方面,作为农业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老挝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面临巨大挑战。老挝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将其转化为经济收益,一直以来是老挝政府重点考虑的问题,拥有强烈的潜在合作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引领者,碳市场建设经验相对丰富,通过上述合作也可获得多方面收益。一是可充分展现我负责任大国良好形象,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并增进我与有关共建国家的关系。二是根据有关研究分析 ,对我国而言,相较于与人均GDP高于我国的国家合作,优先与人均GDP低于我国的国家实现碳市场链接,不仅均可减少“一带一路”地区整体减碳成本,且对于我国(作为碳信用进口国时)具有更高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效益。三是可考虑通过该项合作,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创新路径。

  从政策层面看,相对于中国碳市场,老挝森林碳汇总体体量不大,因此更加适合作为探索试点,避免过高试验风险,可先行先试。具体来说,我国可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进一步深入了解老方关切,研究打造示范合作项目的具体形式和步骤。与印度尼西亚、越南等正积极建设国内碳市场的东盟国家不同的是,现阶段,老挝碳市场建设滞后,尚无碳交易市场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的相关标准,林业碳汇主要参照核证碳标准(VCS)开发。因此,可考虑探索先将老方林业碳汇等碳资产按照VCS标准开发并单向链接至我国试点市场(如深圳 、广州)交易,然后过渡为按照CCER标准开发,在我国全国碳市场交易,待其国内碳市场建成后,再推动电厂等碳配额交易双向链接。

  总体而言,此项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老挝经济发展,亦可为落实《巴黎协定》6.2和6.4条款和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同时,为提升我大国形象,探索人民币国际化创新路径,以及为推动第44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奠定基础。

  鉴于新加坡、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已与多国签署协议,推进《巴黎协定》第六条进行国际合作,同时多米尼加共和国、加蓬、老挝、泰国等国家均在COP27大会上表示就第六条进行国际合作的意愿并表达了对能力建设活动的需求,我国宜加快研究和推动与老挝等共建国家开展有关工作。

  2023年10月,中老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中老双方一致同意续签并实施新的5年行动计划,坚持政治上互尊互信、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相守相助、人文上相知相亲、生态上共生共治,携手共建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中老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和示范。其中,在生态环境领域,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全方位合作,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合作促进两国民生福祉。加强生态环保理念和法规标准研讨交流,中方支持老方在气候变化、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等领域人员能力建设。进一步支持中国-老挝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低碳示范区建设,利用好中国-东盟、澜湄以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推动双方环境政策对话和技术合作等活动,就双方共同关注的地区和全球环境议题开展沟通和协调。

  近年来,老挝逐渐转向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绿色转型,中老开展环境与气候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建议邀请老挝政府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等更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参与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并以第44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为契机,深入挖掘与老挝的合作潜力,探索开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多层次交流互访,共同研究打造更多符合老方急迫需要的“小而美”民生工程。

  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

  老挝工业化基础薄弱,森林退还与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但老方在资金、技术以及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绿色转型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国在大气及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管理、气候变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能力。建议双方更多探索开展技术交流、能力建设、人员交流等活动,精准对接合作需求,推动双方在大气、水、固体废物及气候领域务实合作。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

  原标题:《【绿色产业投资】老挝的生态环境与气候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中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