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刘铮 周英峰)曾几何时,出行难、通讯难等困扰人们生活,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瓶颈”。如今,人们享受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越来越方便的通讯、越来越完善的市政设施,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30年大规模投资建设,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
报告指出,1979年至2007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297985亿元,年均增幅比同期经济增幅高4.2个百分点。
其中,1978年至1989年为起步阶段,重点缓解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瓶颈制约;1990年至2002年为迅猛发展阶段,国债投资极大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2003年至2007年为稳固发展阶段,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加快,国家资金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人们从日常出行中,能直接地感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铁路、公路、民航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报告指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5.2万公里增至2007年的7.8万公里,电气化里程从1000公里发展到2.4万公里。建成了上海磁悬浮、广深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增至2007年的35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100公里增至5.39万公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初步形成,公路等级明显提高。私人汽车拥有量2007年比1985年增长了近百倍。
通讯愈发方便基础网络居全球之首到邮电局排队打长途、单位传达室喊人来接电话、遇到急事发加急电报,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常见的场景,随着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的迅速发展,基本销声匿迹。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通信和邮政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成了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茅。
我国固定电线;我国邮政业务总量从1978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9805亿元,邮政营业网点从49623处增加到70655处。
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服务业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成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中年均增速最快的行业。报告指出,2007年末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0.2台,比1990年增加8台;城市道路24.6万公里,是1980年的8.2倍;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70.9万公顷,是1980年的20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
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幅增强。2007年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2.1万公里,是1980年的39倍,用气普及率达87.4%,1980年仅为16.8%;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0337万立方米,是1996年的9倍。
在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国农业、能源等基础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报告指出,通过30年大规模建设,我国农林牧渔水利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产64.6%。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能源供给能力迅速增强。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达25.26亿吨,是1978年的4.1倍;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是1978年的1.8倍和5倍;发电装机达71822万千瓦,是1978年的12.6倍,核电从无到有,风力发电迎来发展高峰。
1979年至2007年,我国以年均增长5.4%的能源消费,支撑了GDP年均9.8%的增速。
成绩斐然,问题依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矛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能源、基础原材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任务仍然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