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2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1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农村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通动力电、通光纤网络,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大。全市各县(区、市)在脱贫攻坚期间,大量交通和水利项目“先建设后完善”,形成较大资金缺口;二是基础设施面上反差大。重建设与轻养护反差大,部分村级道路因灾损毁严重尚未修复。脱贫村与非贫困村反差大,非贫困村普遍因支持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待突破。突出表现在镇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方面,设施投入仍显不足,正常运转难以保障,日常管理办法不多。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现作如下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引导村庄分类发展。建议将行政村大体按三类划分,各有侧重、统筹推进。一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的村,重在建树样板,抓好示范;二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短板、产业发展规模小的村,重在有序衔接,补齐短板;三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村,重在加强各项设施建设。每个县区市选择2-3个乡镇,每个乡镇确定村落不少于3个,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入。保持中央衔接资金使用渠道基本不变,用足用好今年国家稳经济一揽子计划中对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苏陕协作项目、陕南发展专项支持。对各级各类资金有效整合、集中投入,力争中省衔接资金的县级使用自主权限,确保县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鼓励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建设投工投劳。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础设施长管长效。建议成立乡村建设评估指导工作机构,并督导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投入。
三是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大力推行农村生活有害、无害垃圾分类处理,大力奖补农村垃圾分类和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试点乡镇。积极探索垃圾、污水处理共建共享、市场化运行、受益付费制度等管理模式,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首先感谢您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继续加强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提案》的提案(第4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科学规划,引导村庄分类发展。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入。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充分借鉴吸收。
(一)加快村庄规划编制。采集完成1921个行政村74万农户乡村建设相关信息,摸清了村情底数、群众需求和问题清单,统筹镇村干部、回乡干部、乡贤能人、党员群众和规划编制技术人员等多方力量共谋村庄发展。经过分类评估,将全市1921个行政村分为:聚集提升类1093个、城郊融合类314个、特色保护类218个、搬迁撤并类15个、待定类190个、基本实现城镇化类91个。目前正在编制或已形成规划成果的有117个,今年计划编制完成283个村庄规划。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统筹相关行业部门印发了《安康市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推进方案》《安康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方案》《安康市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专项方案,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数字乡村等重点工程。编制完成《安康市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其中市水利局承担“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等7项具体任务,市发改委承担“实施2023年安康市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等3项具体任务,市交通运输局承担“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等7项具体任务,市委网信办承担“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具体任务。
(三)提高资金项目效益。坚持财政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庭院经济发展和全产业链开发等重点,全力推进衔接项目谋划质量、项目入库质量、项目实施质量、项目资产后续管护质量、资金监管质量“五个提升”行动,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效益效能。截至目前,已到位中省财政衔接资金20.74亿元,开工项目1340个、开工率100%,支出资金7.56亿元、支出率43.75%,开工率及资金支出进度均位于全省前列。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一是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二是区分规划编制要求。集聚提升类村庄,即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大多数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因人口和各项建设集中,编制专门的村庄规划;城郊融合类村庄,其规划宜纳入所在城镇的规划编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管护;特色保护类村庄,可根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专项要求,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搬迁撤并类村庄可暂不编制规划。三是积极有序推进。遵循乡村发展建设规律,顺应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统筹推进县域内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精准把握乡村建设时度效和优先序,确保乡村规划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文化相协调,同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相匹配。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农村道路、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防汛抗旱、数字乡村等生产设施建设,全面增强对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扎实推进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农房质量安全提升等重点工程,更好支撑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三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强化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着力改善提升村庄整体设施和环境水平。四是加强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衔接,做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规划融合,防止项目之间出现时空不匹配、相互制约、重复建设等情况。
(三)健全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责任、方式、经费来源等,推行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
再次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关注,诚请您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qy千亿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