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引起高度关注,持续见诸国际舆论场。
“中国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成为了当天国际舆论场有关两会报道、观察的焦点。香港英文报刊《南华早报》引述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Gary Ng)的解读,指这一目标与2023年相同,体现出中国政府意识到经济发展领域存在挑战,实事求是地为政策制定“留出灵活空间”。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则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林大伟博士(Dr. Lim Tai Wei)的观点,认为相同的增长目标也表明,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大的世界里,中国政府“依然有信心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林大伟谈到,对世界而言,中国稳健的增长预期传递的是后疫情时代“可持续的信心”。
《》指出中国政府以“谨慎务实”的态度对待通过财政赤字拉动经济发展,并在报道中引用了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普德(Eswar Prasad)的比喻:“除非确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中国政府不会把水龙头开得太大。”
《》则指出,横向来看,相较于美国等其他世界领先经济体,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5%的经济增速是“极为强劲的”。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美国的官方经济增长预期只有1.4%,而这已经是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日本为1.3%,法国为1%,最低的德国甚至只有0.2%。
而美媒彭博社(Bloomberg)也认为,5%的增长预期并不保守,甚至称得起是“雄心勃勃”。尽管延续了2023年的目标,但考虑到经济总量的绝对值变化,“相同的目标在更高的基数下也意味着更高的增长要求”。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荣静对彭博社表示,这一目标背后是“中国政府对于长期经济前景的良好信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引用澳大利亚银行集团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的观点表示,5%将是一个“雄心勃勃”,但对中国而言又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多家外媒认为5%的经济增速对中国而言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图为汽车生产线资料图
在约一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给普遍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彭博社在报道中表示,“高质量发展”一词27次出现,表明中国政府塑造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心;而首次在政府报告中出现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则象征着“中国政府正在超越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大胆的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
彭博社感慨,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成功的故事,正如彭博社在文章中介绍道:“2023年,中国通过电动车的革命性发展,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超越了世界任何其他国家;2023年,中国还正在组建世界第一个量子通信网络。”
财政部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显示,2024年国防支出预算约为1665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
有外媒强调这是中国军费“连续第九年增长”,例如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就试图渲染某种“”。《》则指出,即便中国有着世界第二大国防支出,超过2300亿美元,“与2023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8860亿美元年度国防授权法案相比仍相去甚远”。
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表示,尽管中国国防开支不断增长,但占GDP的总体比例仍远远小于美国和俄罗斯。值得注意的是,CNN还引述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娄勤俭有关中国军费增长的回应:“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的国防支出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费、军人人均国防费等,一直都是比较低的。”
香港英文报刊《南华早报》对此就进行了详尽分析:中国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1.5%,相比较而言,北约国家承诺至少将GDP的2%用于国防,其中美国更是高达3%以上。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新加坡《联合早报》注意到,李强重申了2022年曾提到的反对外来干涉,并保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论述,未提及去年使用的“和平统一进程”,改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而路透社表示,涉台表述的措辞变化体现了一种“适度强硬”,中国大陆方面正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局势下寻找应对的动态平衡。QY球友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