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公司要闻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中国网上支付新草案:限制支付致电商受挫
发布时间:2024-08-19点击数:

  称,中国计划加强对该国在线支付公司的管理,此举对繁荣的互联网金融业构成了又一个打击。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3日报道,据7月31日发布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央行规定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余额付款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报道称,央行等机构上月还对网络借贷业务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分析人士预计此举会导致网贷机构的改革和倒闭。

  互联网金融正对中国的传统银行业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银行业为此奔走,要求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和P2P(个人对个人——本网注)贷款平台进行更多管制。网贷机构促进了股市繁荣,沪指在截至6月中旬的一年里上涨约152%,随后股市出现暴跌。

  报道称,征求意见稿说,对于以面对面方式完成身份核实或通过五个(含)以上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身份基本信息完成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为其开立综合类支付账户,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对于仅以非面对面方式核实身份,且通过三个(含)以上、五个以下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身份基本信息完成多重交叉验证的个人客户,支付机构可为其开立消费类支付账户,其年余额支付上限为10万元。

  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说,互联网企业在与银行竞争时一直受益于资金、流动性和准备金要求方面的监管缺失,新规定将终结互联网企业享有的这一“不公平优势”。

  中金公司分析师毛军华和田恬则认为,第三方支付业或许会发展得更好。“严格的客户认证和交易验证将要求必须进行更多的技术投资,而且对不守规矩的参与者而言也构成更多的挑战。”

  报道称,在本次出台针对第三方支付账户的规定之前,政府上月出台了对该国超过2000家P2P网站的限制措施。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8月3日报道,中国正在爆发一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旧经济体制,一方是科技巨头及创新公司推动下的新经济。

  一方面,中国鼓励民众在网上做生意和购物。另一方面,民众则从央行听到了截然不同的消息。

  报道称,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则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震惊了中国的互联网业界,该管理办法将限制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额。如果该办法得以实施,不仅会重创支付宝,也会伤及中国的整个商家对客户(B2C)电子商务体系。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4.3亿网购用户,而随中央政府大力推动互联网相关企业发展,中国的网购用户今年有望达到5亿人。网络购物在精通技术的年轻人中间极为流行,比起传统的网上银行系统,他们更多地使用支付宝等新支付工具。许多人抱怨传统网上银行的界面不够方便,而且认证过程更复杂。

  网络安全诚然十分重要,但以此为由突然对网络消费下达管理禁令似乎有违中国改革老旧经济结构、推动国内消费的目的。

  网络支付不是新技术经济的唯一困扰。我们已看到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矛盾,例如优步和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监管大战。任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颠覆现有秩序。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成功之道在于理念。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就《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有关“网上支付单日金额不超过5000元”等内容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网友几乎是一边倒的反对,认为该规定出炉将大大影响消费支付便捷性;而业内人士的意见也有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将影响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该规定出炉有利于减少金融风险,且倒逼银行业改革。支付宝今天则回应称,该管理办法出炉是第三方支付不断向前向好的积极过程。

  目前在征求意见稿中,关注度最大或者说最受争议的,是未来使用第三方支付时有一个限额规定。意见稿第二十八条规定,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举个例子,你未来在网上购买一台6000元的冰箱,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时,即使有足够余额,也只能从账户划走5000元,剩下的1000元必须跳转到网络银行的途径支付。未来,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转账也会受到金额限制。

  此外,意见稿还加强了账户开户的身份验证程序。可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种方式来进行交叉验证身份,即用户必须提交身份证、工作证明、社保缴费单等多份证明,这无疑提高了开户门槛。

  很多网友对此感到不满,认为这样会大大影响消费支付便捷性。来自北京的胡先生就是一例,“我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直接感觉就是银联又要坑爹了。按理说我们现在在银行中间的手续费,国外都是没有的,比如取款费和跨境(转账)费用等,现在有一个更先进的网络支付方式出来,好比容易有竞争对手可以竞争这些费用了,但现在银行又出了规定把我们生活搞得这么复杂。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倾向银行的,并不是为了消费者的。”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规定第三方支付主要做小额支付,大额支付则通过银行进行,是为了让第三方支付平台回归其支付通道的本来属性,而非往“类银行”机构发展,“对于金融创新的方向来说,第三方支付应该明确,在支付功能的基础之上,坚守本位,再去进行有关数据风险挖掘等创新,而不是变成银行类机构,或者说直接变成存款机构的功能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还对第三方支付从事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做出了限制。意见稿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这就意味着,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将无法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属于货币基金的余额宝,也将不符合规定。

  该限制是否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发展?长期从事p2p业务的峻禹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高宇皓表示,短期内会对业界造成很大冲击,但从长远来看,央行对网络支付及互联网金融进行限制,是站在金融安全监管的层面对互联网大笔资金交易进行管理,有利于减少国家金融风险和保障用户的账户资金安全。此外,这样做还可倒逼银行改革,加强支付便利设计,“首先,经历了这几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线上支付和经营方式的尝试,它摸清了一条路,这个时候银行想开始把线上的支付、清算和支付市场抢回来,背后可能有它的利润的。第二,还是要规范市场。因为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试点,现在出现了很多骗子P2P公司,市场也有很不透明的地方,所以央行要规范市场。第三,银行最开始由于新的支付方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流失了大量资金,这个时候它希望从线上、线下流失掉的资金拿回来。”

  仅从支付效率上来说,中国目前在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国外的支付还处于较为严格的监管之下,例如美国的跨州支付要三到五天,跨行支付也很不方便。尤其在国际反洗钱的高压下,很过国家更多将支付限制在商品交易领域,而对单纯的转账会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宝今天(3日)对意见稿进行了回应,称第三方支付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风险可控,日趋成熟,对服务小微企业和大众消费者,对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支付宝公司发言人强调,第三方支付是一个不断向前向好的积极过程,望行业监管应不断开放和进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则建议,有关方面下一步应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尽量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以及减少对于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以前没有指导意见的时候,由第三方机构和银行机构双方议定(额度),一事一议。未来国家出台统一规定,每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的金额将受到限制。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用户账户的安全,为什么(支付验证方式)要分安全等级?例如某个人用户存在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有一个亿,若不受限制可以一次转出,那就有很大风险,设置一个每天最大限额是很必要的。但是(意见稿中)5000元的水准太低了。你想想,网上买飞机票,若一家三口出行来回也得近万块钱,未来用第三方支付渠道就没法支付了。额度提升到5万块钱民众的接受度就会增加。”

  腾讯财经讯 8月1日,新供给金融圆桌第8期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中航国际交流中心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微博)发表了题为《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与资本市场发展》的演讲。吴晓求对央行发布的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征求意见存在忧虑,他认为第三方支付是形成互联网金融最具影响力的基石,第三方支付和电子商务高度契合,限制第三方支付会带来很多不便。

  效率低不是改革的目标,因此吴晓求希望不要有此类限制,他强调限制第三方支付阻碍了金融的创新,会阻止和扼杀创新。他希望中国能顺应历史潮流,通过新的金融创意推动金融变革。

  吴晓求:昨天看到央行发布了一个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征求意见,我对征求意见稿表现出一种忧虑,互联网金融是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而出现的,形成互联网金融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第三方支付,之后才是其他的财富管理、众筹和网贷等等,第三方支付非常重要,而且它和电子商务高度的契合,为什么把这个高度契合的东西要做一个限制?为什么要设定这样一个限制,这使得人们非常不方便。

  金融提供的服务最重要的是灵活、便利、安全,所有违背这些原则的限定都是错误的,效率低不是我们改革的目标。所以,我对此非常的忧虑,我希望不要有这种限制,接下来我会写一个很长的东西分析这个办法的缺陷,说明其阻碍了金融的创新,也阻碍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会阻止和扼杀创新。希望我国顺应历史的潮流,看到未来的变化,不要为了一些固有的利益。

  我们必须通过这种新的金融创意推动金融的变革,只有创新才可以推动变革,创新滞后,原来的金融就会形成压力,有生存的危机它才会变革,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变革,必须要新生的力量引入之后,原来的才有变革的压力和动力,而且中国的金融急需要变革,我们太传统了,太落后了。整个金融体系都非常老,我们的金融还是一个以传统的金融架构为主体。

  传统的金融架构是什么?比如我们融资、投资、存款等等,这种金融活动主要还是依托商业银行完成。在历史的不同阶段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到了今天这种运行模式要慢慢发生一些变革,因为它和我们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一个大国需要大国金融的架构,不是一个传统落后的金融架构。你这个大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你这个金融体系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要有一个分散风险的机制,这些东西都非常重要,而且要有一个很好的财富管理的效应,还有一个流畅、安全的支付体系,灵活便利的支付体系,这是我们大国金融的基本结构。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很快,但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中发展非常缓慢,一个没有资本市场或者资本市场不发达的金融体系说它有很强的财富管理功能这是不可能的,财富管理的基础资产就是证券化的金融资产,不是各种的理财产品,也不是买很多房子,也不是买很多土地,这不是财富管理的基本,一个发达国家的财富管理的基本形态是基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完成的,也就是它的最重要的基础资产是证券化的应用资产,其核心是权益类的,当然,债券类的也很重要,这之间有个匹配性。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市场发展就变的非常重要,因为你要完成一个大国所需要的财富管理的功能,而且你还要完成一个开放的要求,不但是本国的人,还必须要开放之后让全球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来管理它的财富,显而易见,一个发达、透明、开放的资本市场才可以完成这样的职能。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的功能正在发生变革,我们对金融的理解非常传统,基本上把它定义为是一个融资平台,需要钱我到这儿来融资的,理解成一个融资功能成了它最核心的功能,而事实上不是。现在金融正在慢慢变革,随着金融结构的变革,金融的功能正在由一个融资平台变成一个投资平台,这个变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金融给社会提供的财富管理的这样一个功能正在慢慢的超越它的融资的要求。

  虽然在中国目前融资还是非常重要,中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所以,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等到我们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再过十年这个目标大体上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变化,财富管理很重要的就要有一个配置,资产要配置,配置就要进行风险的管理。财富管理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风险配置,要进行风险配置,这些基础资产要有很好的流动性,没有流动性的资产是不可配置的。这些都是我们大国金融必须完成的。

  刚才我说的灵活、高效、低成本,以及安全的支付也非常重要,所以,在中国的大国金融结构中有它自己的特点,可能是和以往已经有过大国金融的国家的结构形态上有差别,也就是中国未来要走的金融发展的道路和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道路有相似之处,它的精髓是一样的,但它外在的形式和结构略有不同。中国人口众多,而且产业结构是从最原始到最先进的全部具备,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一个产业链条无限漫长的特征。金融最本质的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不能离开实体经济,枝附叶非常重要。

  我一开口说,看到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的征求意见,从大国的金融结构看这个有问题,不可以让人们回到通过银行的载体进行支付的时代,如同不可以让人们回到必须拿现金交易一样。我们信用卡交易的普及也经过一个过程。

  看整个全球的支付历史,一开始人们都持怀疑态度,认为必须拿现金交易,到了后来发现现金交易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非常不安全的。经历过这个阶段,形成了以银行为载体的支付。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三方支付,移动互联为基本平台的支付体系,这是个历史的趋势,就像从黄金到现金到纸币,到以银行为载体的支付体系的完成,再到现在主要以移动互联为载体的第三方支付的形态,这是金融的变革,是在支付功能上的变革。它推动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使人们享受了很多高效率的东西。这是个历史趋势。

  我的发言题目是《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与资本市场发展》。分三部分:中国的大国金融战略、中国大国金融的核心元素、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与发展目标。

  中国的大国金融战略,主要基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当然也是基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座的有很多专家,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中高速阶段,而且还有很多说是L型还是U型?我说一定抛弃U型的幻想,现在不可能了,不断的L型,一定是这种情况,回到10%的增长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这种形态也告诉我们金融改革的迫切性,因为中国整个金融资产的规模,信贷资产规模和经济的规模,以及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呈一个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我们有太多的信贷资源在推动经济增长。信贷资源的增长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L型也表示中国金融结构变的未来会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

  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

  我们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大家都很清楚,共四个方面,第一,由高速进入到中高速,以及到中速和中低速,这是一个基本趋势,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目标确定。第二,要做到结构性的调整。第三,由过渡的注重要素投入到现在的创新驱动。第四,由过去主要由投资和外需拉动过渡到三驾马车均衡拉动,以内需为主的这样一个增长模式。我们所谓的新常态大概是这个意思。

  根据这样一个经济的增长,一般到2022年,最晚到202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全球第一,这个大概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就像美国的经济保持100年的增长,中间有几次动荡,但是它很好的渡过了,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世界上没哪个国家这么大的经济体面对这么大的风险可以很好的渡过。当然,这个得益于它的金融结构富有弹性,这种弹性能够吸收风险,能够有效的配置风险,能够使风险流动性,这是它最重要的。

  中国的金融可以比较的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英国模式最早,从它的海洋立国开始,最后贸易霸主。所以它的金融以乡镇银行为主导开创了大国金融的时代,后来使它的国家繁荣昌盛了两三百年。美国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突出的是投资银行非常大,推动了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资产证券化又是现代金融的基石,没有资产证券化就没有现代金融,真正的现代金融是从美国开始的。中国可能是全世界第三个可以做大国金融的国家,日本其他国家都没达到,日本差一点达到,最后没达到,因为它的结构设计上出了问题。

  中国和美国比较,中国、美国的经济总量,从GDP看我们是10万亿美元多一点,美国是17万亿美元多一点,股票市值我们是9万亿美元,他们是26万亿美元,我们上市公司(不包括新三板)2800家,他们是5200多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大国金融有几个核心的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是要有高效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第二是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包括财政管理的能力,第三是必须要开放的国际化的,第四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就是全球重要的资产配置中心,不是简单的货币交易中心,最重要的是资产配置中心。

  中国这样的大国金融结构的设计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非常重要。中国的大国金融和英国和美国不同,首先它的同质点,金融功能从实体是一样的,从原来注重资源配置到资源配置的融资,到财富管理并重,以后慢慢以财富管理为主的金融体系,这是我们共同的,证券化资产比重要提高,国际化开放,国际金融中心,这些都是一样的。

  中国和美国可能会有差别的地方,因为中国有特殊的一种金融文化,这种金融文化会改变一些金融的元素。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会如此的困难,是因为中国金融文化里有一些基因,和资本市场要求的东西不匹配。比如资本市场要求的是透明度,透明度是它的基石,但是中国透明度是不够的,至少目前很难说我们是个高透明度的社会,不透明市场就不能发展下去,特别是内幕交易,一个不透明的市场或者一个不明的社会,内幕交易严重侵蚀了资本市场的基石,市场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确有一些问题。

  它的特质在这方面有一些要求,比如可能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会构成大国金融结构里的重要元素,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是最发达的,现在大家最羡慕的,如果你的金融创新有什么值得大家肯定的构造这点,可是我们恰恰要肯定的东西采取了或明或暗的方式在阻止它,这是有问题的。

  中国大国金融的核心元素,第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的大国金融很难建立起来,我们说英国是一个大国金融,因为早年长达两个世纪里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国家。1916年美元开始超过英镑的份额,到了1944年,全球美元成了核心。所以,美国的大国金融也是以美元的国际化为先导,中国的大国金融利率国际化,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不可能有中国的大国金融。我们最近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交易已经开放了85%,还剩15%。在资本项下的证券投资是部分开放的,我们QFII、QFB、RQFII等等,是部分开放的,但是它是有条件的,不是无障碍的。剩下最后一脚就能完成这个改革,包括外汇汇率波动的幅度在加大,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象征。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成就,包括跨境贸易使用规模的扩大。但人民币还还不是一个全球可自由交易的货币,没有这条谈不上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储备性货币,我本人比较乐观,2025年或者更早一点也许会接近欧元的地位。

  在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方面,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中国大国金融的第二个重要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只是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很多国家都完成了,日元、港币、新加坡币都国际化了,但是显而易见它的金融市场不是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中国要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2009年4月到2020年把上海变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个目标是不会变的。实际上全球的金融中心的历史,从早期的威尼斯到阿姆斯特丹,后来到伦敦、纽约,未来马上就要到上海,这个历史一定会实现,东京是虚线,因为东京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历史,它慢慢演变成一个区域性的,而且把金融市场,特别资本市场,中国大国金融的核心元素,是三大元素里最核心的,没有这个一切无从谈起,没有这个人民币国际化也走不远。

  所以,从这个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不是个实用性的东西,是一个国家金融战略的核心元素,第一位的或者说和人民币国际化同等重要,我们现在很多人只想到人民币国际化,没想到我们要把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有时候会忽略掉,有一个东西要遵守基本的规则。我们这次救市有它的道理,要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如何恪守国际的规则,维持市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我认为也同等重要。因为你未来要做成国际金融中心,约定俗成的理念是不可以改变的,契约的精神是不可改变的。房子着火了,救火很重要,里面的碗筷、冰箱顾不了,但是我要把火救下来,但是这个救火不可以把这个房子根基都没了,房子的基本结构还是要保留。

  我想提醒,因为未来中国金融还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有这种想法、这种理念,这样才会慢慢的聚合人体,才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且这是中国大国金融的基石。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资产配置中心,伦敦市场是最重要的货币定价中心、货币交易中心,我们的市场未来会跟纽约市场差不多,资产配置非常重要,货币交易从金融中心的功能角度来看它排在第一,是最重要的。

  金融中心的建设是我们构建大国金融的基石,金融中心的建设核心是资本市场,大家要投资,要进行资产配置,肯定是买你的流动性好、透明度好,有一定收益,同时资产安全的资产,收益率比较好的资产。所以,发展资本市场就变的非常非常重要。从1990年到现在,从最高领导到老百姓(603883),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如此高度的关注资本市场,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大有希望。

  我们的市值从原来几亿到现在大概60万亿的样子,上市公司2800家左右,在全球是排在第二的。我提出我们的目标到2020年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不包括新三板)应该达到3800家,市值应该80-100万亿,我们现在已经到70万亿了,我们当时说可以达到80-100万亿,很多人说目标太高不可能。按照百分之百的证券化率,80-100万亿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这是金融的基础指标。100万亿按照现在的汇率就是16万亿美元,和美国还有差距,何况人家还在增长,人家高科技企业还在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改革,第一要改革供给制度,最重要的两点,第一发行从核准到注册制的改革,不能因为这次出现了危机就停止了改革,改革仍然是要推进的。第二,上市标准要改,以前的证券法和上市有关规则,它的定义都是从现代工业的角度,重资产,重规模,重历史,重人员,重财务状况,都是现代工业,实际上人类社会正在从现代工业到后工业化时代,按照这个标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一大批过时的企业在上市,是没有投资价值的,这是改革的重点。

  要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核心的元素就是我们过去省市自治区管理的庞大的养老金、社保资金都没进入市场。进入市场的资金规模、结构,国务院确定要省市自治区管理的养老金、社保资金按照专业化进入市场,这是对的。

  中国有巨大的缺口是养老金。不投资而只靠现在的原始资金供给无法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口提供保障,所以一定要投资供给。为什么美国人没有这个问题?它有投资供给,社区的退休金,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多大的规模,不是因为捐钱的数额大而是因为投资比较好,中国目前还没这个概念,所有一定要完成一个投资功能的转型。

  一定要开放,我非常赞同沪港通、深港通这样一个改革。其次外国企业到中国上市,上交所的国际板,外部资金进入市场。未来这些门槛都要拆掉。

  我们有这么好的目标,我们加快发展,但是这次的确出了一些问题,发展资本市场的方向没有错,非常正确,只不过我们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经验不足,有一些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有一点专业的水准不够。中国市场是一个高杠杆的市场,全球杠杆率最高的市场,从2013年开始我们杠杆率特别高,高杠杆的市场必然带来结构性和脆弱性,必然快速上涨,快速下跌,中国是个三级杠杆的市场,一个是股权,银行60%-80%,第二是场内融资100%-200%。第三场外配资300%-1000%,三级融资搁在一起,他们在不断的配,不断的融,所以,出现25000亿的成交量,中国市场市值只有美国市场的不到40%,我们的交易量是全球市场交易量总和还要多,这个市场不出问题才怪。这个时候要赶紧采取措施降杠杆,不要一开始就清杠杆,一定要调整杠杆率,该调整的调整,该清理的清理,不能到了极高的时候一清理掉下来,它很脆弱的。

  对风险的识别还是很重要的。中国缺乏金融人才。还有我们遵守市场的基本规则还是很重要。在一个必要时期做出必要的措施也可以理解。

  未来这个市场要做两件事儿,第一必须要清杠杆,把场外配资一定要清掉,所有的场外配资作为一个体系清掉,至于个人的临时行为向谁借钱那是自己的事儿,作为系统不可以存在。场内两融也得规范,目前9%的利息,都是很明显的问题。第二,各种虚假信息充斥,一个公司弄三千万块钱就变成了互联网企业,就变成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金融,搞了十个涨停板,这个完全是假的。不可以这样做,我们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不要通过改名字,通过一个网站把公司翻十倍,这个完全不可取,都是要改善的,要随时关注变化。

  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是不可以动的,构建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石的现代金融体系,是个开放的、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体系,这个目标不能改变,我也相信不会改变,也一定能够实现。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新浪科技讯 7月31日晚间消息,央行刚刚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显示,支付机构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这也意味着,普通用户未来通过网络支付账户在网上进行消费时,将受到金额限制。

  央行限额网络支付的消息,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坊间流传。今日央行最终发出了征求意见稿,也将此前的传闻坐实。

  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将支付账户分为综合账户、消费账户两种类型。综合账户可以用于消费、转账以及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或服务。消费账户仅可以用于消费以及转账至自己的同名银行账户。

  其中,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消费账户需要至少3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高门槛的验证方式,将把绝大部分的用户挡在门外。这相当于要开支付账户,要么去实体网点面对面开户,要么找到5家或3家以上的权威机构进行交叉验证,包括公安网验证、银行卡验证、学历验证等等,来证明“你就是你”。这对三四线城市、农村的用户,和那些没有上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1、支付机构应根据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级别,对个人客户使用支付账户余额付款的交易进行限额管理。支付机构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

  2、支付机构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不包括支付账户向客户本人同名银行账户转账,下同)。

  3、支付机构采用不足两类要素进行验证的交易,单个客户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且支付机构应当承诺无条件全额承担此类交易的风险损失赔付责任。

  现在绝大部分的网络购物、消费都是通过手机进行,现在手机上基本没有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那么,通过密码和短信验证码进行验证的交易,单日最高只有5000元,这对网购体验带来影响,比如买个手机或家电家具,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像微信支付这样,只有一个密码验证方式的,单日累计金额更是被限制在1000元以内。

  此外,意见稿也对用户通过网络支付的年度消费金额做出了限制。意见稿规定,个人客户拥有综合类支付账户的,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应不超过20万元。个人客户仅拥有消费类支付账户的,其所有支付账户的余额付款交易年累计应不超过10万元。超出限额的付款交易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

  综合现在国内的网络支付市场的情况看,也就是说,未来大部分用户通过非银行的第三方网络支付进行消费时,每日的累计消费金额总计不能超过5000元,每年则不能超过20万元。

  意见稿第十七条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的,转出账户应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办理支付账户向银行借记账户转账的,转入账户应仅限于客户预先指定的一个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

  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只能转账给自己的同名账户,不能转账到别人的银行卡。

  此外,对于单笔超过5万元的转账业务,需要单位客户注明付款用途和事由,并提供付款依据或者相关证明文件,单位支付账户向同名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转账的除外。

  此外,意见稿也对第三方支付从事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做出了限制。意见稿规定,支付机构不得为金融机构,以及从事信贷、融资、理财、担保、货币兑换等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这也意味着,包括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将无法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如果意见稿最终实行,无疑将对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