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改版仅仅是安卓小范围内测,没想到这次微信在iOS版全面铺开,这次估计又有不少人要吐槽了!
可以看到“常读的订阅号”霸占了订阅号瀑布流中最顶部的位置,但出现在这里的未必是你置顶的公众号。
据微信介绍,常读公众号是动态更新,常读栏上的账号与位置会因为用户对公众号阅读情况的变化、公众号的更新情况产生变动。更新时间越接近的公众号排列位置越靠前。
在新版微信中,点击公众号头像就可以直接进入公众号会线版本中是跳到账号历史消息页。这可能是这次改版中唯一比较受欢迎的地方了。
众所周知,在新版内测微信中,常读和星标的公众号在瀑布流中显示900x383大图,用户没星标的号头条封面就会变成和次条一样的200x200的尺寸,简称缩略图。此外,标题也跑到了封面图的上方。
既能适配900x383尺寸,也要适配200x200。也就是说,底图仍然是要900x500,但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把封面图的内容尽量浓缩在上面提到的两个尺寸中。
另外在最新版的公众号界面还能发现,如果不是星标公众号,封面图显示的都是正方形而非正常的大图。
一个产品只有不断地迭代更新才能走得更远,微信如此,公众号也如此。公众号维持原样太久了,微信有意改变是好的,但该怎么变,到了今天已经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
今年5月,微信公众平台公布的一个“小调整”在自媒体圈中炸开了锅,这个调整就是:微信公众账号无授权转载,不能再显示全文,读者要看全文,必须跳转到原公众账号的图文页面。
而在这周一下午,在小编都编辑好《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的内容后,正要发送,却发现这篇文章出现了异常。
然而,打上原创标识的不是新华社,更不是人民日报,真相居然是一家名为“迟允学社”的个人公众号。
不过好在晚些时候,这篇文章被撤销了原创标识,但是这个公众号目前还是存在的。
实际上,遇到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了。之前有很多文章并没有在本公众号上发送,可最后却被其他公众号抢先发送并打上了原创标识。
根据《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而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
微信推出原创标识后,宣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地鼓励原创内容分享,以及读者与原创者之间的互动——互动是微信公众账号的一个优势。
在百度上搜索“什么样算微信原创”可以发现,大家对原创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
有人说,微信从此形成了类似于微博的“转发”机制,然而,在小编看来,微信此举跟微博的转发形态没什么可比性,一条微博可以无限转发下去进而形成指数级传播,微信公众账号不可能形成这样的转发链,真正的转发是靠读者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1月23日,六神磊磊指证周冲“洗稿”一事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而接下来两人的轮流发声更是让事件热度持续走高。
在这场被称为“2018媒体第一撕”中,众多自媒体账号纷纷站队,表达自己看法。在微信中以“周冲洗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链接应接不暇,观点不一。
关于洗稿,网上的普遍说法是,通过抄袭爆文的创意、逻辑、文章大致结构,然后组织语言写一篇内容相同,文字大同小异的文章。
原因很简单,一个月写两篇漂亮的文字不难,要命的是天天得写10w+,面对无止境的日更、涨粉、阅读量的压力,必然会源源不断地消耗作者,哪来那么多好内容可写。
当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的选题时,把已经通过用户验证的爆文拿过来洗洗,打上自己的名字,既少死了脑细胞又能拿下更好的阅读数,何乐而不为。
低端营销号的洗稿模式,可能只是冲着流量去。随着新媒体广告报价越来越高,一篇推送能赚几万乃至十几万,很多原创作者都顶不住如此巨大的诱惑。
新媒体机构能招来有一定能力的编辑,但缺乏顶尖人才,要想源源不断地生产高质量内容,利益驱动下,洗稿自然成为一条捷径。
据《2017年中国自媒体从业人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自媒体人月营收在5000元以下,而80.9%的自媒体人表示寻找素材、写文章、排版等内容创作构成了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
不得不说,无论是转载原创文章的白名单机制,还是“未获取授权转载会直接跳转到原创文章”的分享形式。微信都在不遗余力地保护原创者,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原创内容保护的进步。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机制,更多是从正面鼓励原创,而无法从负面杜绝洗稿,甚至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洗稿的泛滥。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