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主办的“乡建中国思想展”将于2021年4月9日-5月7日在杭州市萧山区高帆摄影艺术馆暨高帆纪念馆举办。作为国内首次有关乡建思想─行动的研究性文献展,是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发起的“乡建中国思想史”长期研究计划(2020-至今)的第一阶段呈现,该项目的研究与档案也将以线上资料库的方式持续开放。
我们并非活在乡土中国,而是活在乡建中国的大地上。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中国乡村被当成发展对象,救国根本,扶贫攻坚阵地,绿水青山家园。思想史总是在行动中思考的,是持续的实践知识(phronesis),乡土中国(From the Soil)是我们的身体流淌的血液与文化基因,一种本源性预设,然我们真实生活的空间是乡建中国(Plot the Soil),是在城乡中国的空间与社会日与巨变的历程里对未来的筹谋,对生活情节的构造,为了自己与土地而生的设计。这是展览为何是Plot the Soil之意。
这是一个重新发明乡土的过程。物质上来说这是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改造地景的故事,是人文地理学者段义孚写《回家》述说的那种陌生的熟悉感,是继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之后,有新乡土中国,后乡土中国等纷飞话语要捕捉的诸种现实。就个人心理层面来说,这是知识分子在百年变动中发明一个可以安身立居报国的对象。任何社会解放理论都要相对应的空间解放理论才能成功 ,本次展览正是企图回答列斐夫尔的提问:中国今日的城乡发展,要如何生产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
展览由三个经典乡村改造案例——重庆市北碚区、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与河北省武安市十里店村开启,带领观者走过36个村落,穿透历史看向今天的现场。展览第一部分“当代地景:我们的乡建”通过文献故事提炼本研究方向自2016年起展开的田野调查,通过29则案例研究与8件参展艺术作品,共同呈现多种力量之下共同形塑的当代中国乡村社会与人文空间;第二部分“新中国:总建筑师的革命”以案例研究与文献梳理的方法,回溯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总体规划及关键政策;第三部分“乡建思想:没有建筑师的乡建”则通过梳理12位民国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实践,追忆二十世纪初以降的乡村建设之思想脉络在社会经济进程中的生产过程。乡建是实践性的,同时也是理论的。“以乡土为学院”[注],展览试图寻访遗落在历史中的乡建内核,在全球视野中理解地方情境,盼望为今天的实践提供一种思考的维度。
与展览同期推出的,是由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召集的第一届乡建中国实践者大会,将于2021年4月10-11日(星期六-星期日)在展览空间内举办,并面向公众开放。大会成为乡村建设实践者们的对话现场,让当代中国乡建的实践经验与智慧在展览所呈现的思想基底之中流动。
注: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教学理念,正式展开乡土学院网络建设,即将覆盖浙江QY千亿球友会app仙居、广东梅州、上海金泽、福建宁德、四川西昌等地。
崔雨 杜若 房梓 关茂铟 李雁军 娄天裕 卢睿洋 宋健骅 汤睿沄 许丹玲 杨弘毅 叶薇 张骋 张述轩
重庆工作研究所(鲍大宸,董勋,吴剑平),《平民公园》 ,散文影像,1222,2019
崔雨、房梓、汤睿沄、许丹玲、杨弘毅,《淘宝28天——一家淘宝店的诞生》,影像装置、档案,尺寸可变,2021
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委任幻境小组(MetaDAO)创作,《北碚》,虚拟空间,尺寸可变,2021
罗永进,《新民居03》(摄影,1997),《洛阳,河南》(摄影,2005),《新民居018》(摄影,2003-)
本次展览的前期调研和后期筹备都仰赖于众多师友的帮助,他们是高初老师、王烁老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与潘家恩老师、左靖老师、中华职业教育社、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陶行知研究中心;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的朗毅书记、方敏老师,乔司街道永西村赵清伟书记、林贤琴副书记、华伟强主任和老村长陈先生;还有永西时尚云村负责人赵澄女士、新辰控股的陈特立先生、以及在乔司街道与永西村走访中叨扰过的许多师长和朋友;大坝村的陈大兴书记、基层干部小葛、石板村村委潘书记、团圆社区村委书记、虎场村村委罗时贵书记、姚仁娥老师;黔南州工程咨询中心胡智如主任、螺丝壳河头茶叶合作社张光辉、三林村章雷、南平市巨福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欧孝伟、衣享时光美学工作室形象管理师黄梅芳、林高智、郭老村长、王金霞、吕丹霞、郭泰森、黄少蒙、郭肖伟、郭亚桃、王桃芹、王俊、陈国栋、吴金龙、吴成龙、重庆工作研究所(董勋、吴剑平)、余洪琴、周德贵、杜江、杜雯、周传勋王柳生夫妇、正月奶奶、、王姑婆、江二姐、江阿姨一家、巩璐、杨顺予、邓玙、赖爷爷、周爷爷、卢杰老师;灶美村村委书记、陈金中夫妇、陆显振;安吉县叶春萍女士、衡山县摄影曹玉忠,福建营前曾国新,巨口乡高华英;以及在田野中相遇给予我们帮助却没来得及问到姓名的很多朋友。没有他们的相助,就没有这些生动的资料与故事。
第一届乡建中国实践者大会将于2021年4月10-11日(星期六-星期日)在杭州市萧山区高帆摄影艺术馆暨高帆纪念馆内举办。大会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下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召集,关注当代中国乡建的经验与方法。此乃研究组发起的“乡建中国思想史”长期研究计划(2020-至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期进行的乡建中国思想展(2021.4.9-5.7)—— 国内首次有关乡建思想 — 行动的研究性文献展共同构成。
乡建中国乃是行动中思想所开出的花朵。这次年会我们希望是一次中国乡建人的聚会,召集各方怀有同等热忱的实践者来分享彼此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讨论在种种具体现实之中被不断磨砺的工作,畅想中国乡村未来的蓝图。我们相信,来自现实的实践智慧是对未来最好的筹划。
本次年会将以 “他们的乡村: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实践”、“我们的乡村:在地青年力量”、“社区营造与乡村自治”、“绿水青山:乡村产业发展与可持续性”四个板块为线组在中国乡村社会空间的建设者进行主题分享与现场讨论,并面向公众开放。大会参与者的分享与讨论则将编选收录进“乡建中国思想史”(2021-)出版项目中。
贵州乡创梦想家实验室:从江生态文化社 & 黔途之旅 & 厦格非遗扶贫工坊
中国的乡村建设中有一大批长期扎根乡土的建筑师与艺术家。他/她们使得建筑与艺术重回田野与社会性空间,不仅用创作者的敏锐视角转译地方叙事,重新发明人与土地联结的方法,而且进一步将创作/设计的技术延展到更广泛和综合的乡村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长年致力于生态农房研发与建设工作,秉持社区居民“协力造屋”及“可持续建筑”的原则,结合科学方法,深刻地将“社会”、“文化”、“经济”条件融入,以就地取材、低成本、适用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构造体系的作为,让农民也能参与符合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家屋兴建; 以此为基础,进而探索“现代民居”和“没有建筑师建筑”,这涉及“模式语言”、“物件导向设计”、“数码与网路技术”、“工业 4.0”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探讨。
在近三十年的建筑专业工作中,除了一般建筑师的业务外,还扩展至营建施工与材料生产领域; 先后完成台湾 921 地震原住民部落 300 余户重建; 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 500 余户农房重建; 台湾 88 水灾原住民部落 1000 余户重建; 尼泊尔地震农房重建; 以及中国大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多项工作。2004 年“永续建筑架构下的原住民部落重建”获得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2011 年获得 Curry Stone Design Prize 首奖。
一位在香港进行实践的建筑师,现任香港大学的副教授。他出生于台湾,后移民美国。在纽约的柯柏联盟学院完成了艺术学与工程学的学习后,他于 2002 年被授予建筑学专业学位。他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以及乡村的可持续化发展。通过走遍中国去记录和研究乡土建筑类型,他的设计试图将当地传统的建造施工方法和现代可持续性技术结合,来探讨新的乡土建造原型。他的研究成果及作品被国际范围内广泛刊载,包括 DOMUS, MARK, 《建筑评论》,《建筑实录》 ,A+U, and FRAME 等。林君翰曾任教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他也是 2014 年香港大学“杰出教育奖”和“杰出研究奖”获得者。
国家一级建筑师,城乡规划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贝尔拉格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于 2016 年至 2019 年就职于香港大学城村架构工作室,任项目建筑师。参与的项目有金台村重建项目(四川巴中),大观孤儿院(云南昭通),保靖文化艺术中心(湖南湘西),参加的展览有 2017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装置:村庄规则),2018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装置:一座旧的新房子: 乡村再循环)。并先后于 2016 年至 2019 年于香港大学建筑系,2020 年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系,任设计课外聘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博士,副研究员。“一专一村”计划联合发起人,CEO。万丽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可持续建筑设计及评估体系。她和她所在的团队十余年来持续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开展多个地震灾后重建和农宅更新项目,通过对传统生土建筑进行改良和创新,大大提高夯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并将抗震夯土农宅的技术传授给村民,降低了村民建房的成本,同时保护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团队完成的四川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综合示范项目、云南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2016 国际生土建筑大奖、2017 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建筑大奖等多个国际专业知名奖项。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一专一村”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援计划项目官员。迟辛安主要研究领域为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获得 2017 年德国柏林世界建筑节年度建筑大奖、2017 年度英国《建筑评论》杂志年度居住建筑大奖等多个国际专业知名奖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项。
2010 年赴东瀛留学,硕士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府立大学。
乡村在地实践者,乡土建筑营造师。从事乡土建筑营造以及民俗建筑研究工作,关心木构建筑营造,致力于中国乡村创生领域实践。
摄影师、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专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论与学术专业委员。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平遥国际摄影节和丽水摄影节策展人奖。主持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报道摄影与图片编辑》。
他们的实践是以研究为基础,注重过程和多种合作。他们致力于生态物质和人类社会新关系的发掘,着重于未被重新认识的流域和现实秩序以外的水系⻆度,探究生态历史的流变与未来的再想象。他们的作品涉及乡村消失的研究,南方务工者的联结,特定水系的新叙述和作为公共装置的水系避难所,并以不同的视觉叙事形成万物之间的连结动力。
他们的项目展览,包括 COSMOPOLIS #2.0:Repenser l’humain,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2019)、COSMOPOLIS #1.5: ENLARGED INTELLIGENCE 国际艺术双年展(成都,2018)、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2017)等。曹明浩和陈建军的作品也曾在多个机构中展出,包括中间美术馆、现代汽⻋车⽂化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台北凤甲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等。他们的影像在 OCAT 研究中心、2018 台北双年展影片放映等。相关创作研究已发表在国际《都市事务学报》、《INLAND 卷》、《艺术界》等国内外刊物。2017 年入选“当代中国的社会参与艺术”记录了当代中国重要社会问题的关键作品,该研究项目包括在线档案,MOOC 和研究出版物。2020 年获得法国法兰西学院奖助,并在巴黎国际艺术城驻地。
蓝田计划于 2006 年成立,是一个基于关注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自愿发起的文化保育团队。在过去以广州周边的城中村或者乡村作为试点,以行动组方式进入乡村社区,以服务乡村社区原生文化艺术为参与方式,为青年人提供一个可以相对深入接触、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平台。支持这个团队的学科包括艺术、人类学、历史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交互设计等。成员当中有艺术家、设计师、教师、人类学者、历史学者、媒体人、大学生等。在蓝田计划的践行过程中,他们将城市及乡村中一息尚存但日趋式微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形态采集记录下来,积聚成资料数据库,通过分享、研讨、展览及出版物的形式传播,并计划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保育的方法论及模型体系,并最终反馈到社区当中。
乡村的发展对他们来说就是家乡的发展。回乡的力量乃是乡建中国大历程中最实在而关键的力量。他们的归来使得家乡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也成为连通乡村、城市、政府、社会等多元力量的纽带。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双江乡黄岗村有机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香禾糯保护协会会长。
农造:探寻农耕文明的温度,构造未来!源于自然从物质走向精神途中的记忆。是在对现代化冲击下的后农耕文明的再思考,试图探索出一条突破人造环境直通自然的生命进路。
农造田野:是对本土知识和民间智慧的探询,也是审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生命该如何安放。农造实践:用行动透过表象问询真义,让最初那种孤寂的宁静充满内心,复育精神张力。农造产品:怀揣跳脱现实,偏离轨道的勇气,深入源头,链接你我,传递使命。
好客王家农旅公司总经理;江西快板委员会委员;横峰县党校兼职教师;2018 年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江西好人。
蒲韩新青年公社联合创始人、山西光明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山西晋土耕耘果品种植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项目主管。2007 年 9 月-2011 年 6 月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校期间参与创办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支农队。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六期学员,曾走访了全国 13 个省市 110 余所高校的涉农类学生社团,组织支农大学生培训 22 余次,累积参与人数 2000 余人。2015 年 3 月至今工作生活于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与一群年轻的伙伴们探索青年人扎根乡村的路径与方法,构建以乡村为载体的可持续生存体系。
社区营造是打造家而非乡愁,自治与基层民主乃是自下而上的,地方能够自我经营、永续发展的关键。
南塘合作社起于 1998 年的团结维权运动,从维权开始,南塘村逐渐转向乡村民主治理。《可操作的民主》写下了乡亲们学习议事规则的历程。基于民主议事,南塘发展起社区组织,从而顺利展开经济建设,南塘合作社进入第三阶段,酿酒、小额金融互助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随后,合作社开展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协助老人组成文艺协会和秧歌队、妇女组成文艺队。如今南塘村规划建设“南塘文化生活圈”,包括公共空间、春夏秋冬(文化活动)、尊老敬老。“南塘民府”是男女老少村民聚会的大院,名副其实的“民建、民有、民享”,大门贴着对联“同心同德聚人和,一砖一瓦建家园”。20 年前村民维权开会的屋子被改造成了历史纪念馆,见证了合作社一步一步摸索发展的历史,也连接起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村民与乡建工作者。
蒲韩乡村源于 1998 年的农业技术培训和随后的文化娱乐活动,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以“服务教育再服务”为宗旨,坚持“真实生活品质提升第一,经济互助第二”的理念,深入社员的生产生活,为社员提供统购统销、绿色生产、信用互助、手工艺传承、机耕服务、技术培训、植保服务、劳务队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村镇中心驻村规划师。从 2017 年开始从事乡村一线工作,先后以驻村扶贫专员身份参与湖南湘西扶贫工作和以驻村规划师身份系统推进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从事安徽省潜山市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引导村民组建合作社、流转农地、房屋、山林等,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服务、建筑施工等产业培育工作;重塑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组建村落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妇女赋能、乡村教育和农村互助养老、公益传播等工作,构建可持续的村落发展架构;维护政府关系,积极推动试点项目示范推广工作;作为规划、建筑、景观、投融资、基金会等资源的在地联络人,促成规划、设计和公益项目落地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前安徽皖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驻村社工、规划师,现为项目志愿者,执业律师。从 2017 年开始从事乡村一线工作,先后以驻村扶贫专员身份参与湖南湘西扶贫工作和以驻村社工、规划师身份参与安徽尚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
从事安徽省绩溪县尚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工作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引导村民组建合作社、流转农地、房屋等,协助规划、建筑项目落地,探索传统建筑保护方式,进行乡建论坛组织、研学项目设计、旅游服务等产业培育工作;挖掘乡村文化,记录和整理传统村落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和发展脉络;维护政府关系,积极推动试点项目示范推广工作;作为规划、建筑、景观、投融资、基金会等资源的在地联络人,促成规划、设计和公益项目落地工作。
大城小村公益主理人,联合创始人,四川万象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建筑师,社区规划师,插画师,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多次参与欧洲高密度住宅和难民营改造项目,曾就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美丽乡村项目部规划设计组。公益项目“Cloud Stories”、”中国公益建筑师联盟”发起人。
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乃是地方发展与生态、人文、社会的谐同构造。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之下,如何动员村民,共同探索产业化的建设与可以推广的模式,也是乡村实践者们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黄利红(策展人,中国美术学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在读,屏南向前生态农旅有限公司负责人)
黔南州工程咨询中心 2000 年由省发改批准成立当年为贵州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黔南工作站,2009 年加挂黔南州工程咨询中心,和黔南州政府评审中心两块牌子,从事农业,建筑专业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评估咨询等。
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曾任教于中山大学。2013 年起,加入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投身公益行业,现任绿芽基金会秘书长,致力于开展乡村妇女儿童公益服务行动及乡村发展研究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简称“绿芽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3月6日,是全国首家致力于乡村妇女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广东省5A级基金会。目前机构有服务乡村妇女的绿芽乡伴和服务乡村儿童的绿芽童行两大项目板块,主要面向广大乡村妇女儿童,从文化生活、健康卫生、权益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关注乡村妇女儿童群体的发展,通过资助或者执行相关项目,为乡村妇女改善生活状况、发挥潜能、参与公共事务等提供资源条件及行动支持。2020年,绿芽基金会各类公益项目覆盖全国各地57个村庄,服务近9000多名乡村妇女及超过14万人次乡村儿童。
贵州从江生态文化社创始人,侗房民宿主理人,贵州务美公益旅行联合发起人,2015 年回归村寨成立专注文化保育、乡村社区营造、非遗传承的本土 NGO,6 年来深耕故乡,集合在地和外部的力量探索民艺复兴之路,在村寨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和文化公共空间,分别发起火塘民艺教室、萤火之裳民族校服、侗族青年成长支持计划、本土化社区教育经验探索、非遗扶贫公益计划等公益项目,希望能够激发乡村新活力,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吸引更多青年人回归村寨,并在自己的故乡实现可持续生活。让村寨成为回得去的故乡,拥有看得见的未来。
90 后侗族插画师,兰才生插画馆创始人,厦格非遗扶贫工坊主理人。从 2015 年返乡至今专注于黔东南苗侗民族插画创作,致力于用插画的方式传承民族之美,并与文创产品、农副产品与非遗产品衍⽣融合。2019 年组建了厦格村省级非遗扶贫工坊、工坊服务范围囊括了村民手工技能培训&生产、旅游服务项目体验&民房订餐&民家民宿,并与国际义工组织了长期的乡村留守儿童义工支教成长活动。
涂鸦艺术家,黔涂之旅主理人。通过涂鸦艺术介入乡村,以青年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在地文化建设,与城市策展并行,打开一条民族文化从乡村到城市的黔途之路。
中山大学逻辑学哲学学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事物管理与环境科学双硕士毕业。现供职于大自然保护协会,工作领域为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水源地保护,农村社区发展和环境教育。曾在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区——四川老河沟保护区工作,负责保护区科研标准化和保护区全面管理制度建立。2015年开始在杭州市余杭区推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万向信托合作建立中国乡村水源地保护项目。2019年推动两方再度合作,用传统夯土技艺对当地废弃小学进行改造,建成青山自然学校,建成后向周边城市学校、企业和各类组织开放自然教育活动。致力于将青山村打造为中国第一个集自然保护、自然教育、生态旅游、传统文创手工艺为一体的生态村落。2018年,推动TNC与丽水市人民政府签订国家公园战略合作协议,主要与百山祖国家公园合作保护地役权,志愿者体系创建和管理、国家公园徒步旅行开发等项目。
江西南丰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山西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国仁乡建社会企业联盟秘书长。资深三农工作者,生态农业推动者,乡土文化保护倡导者。全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全国爱故乡大会的主要发起者。编著有《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理论与实践》(2008)、《中国农业的生态化转型——社会化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2017)、《新时代乡贤》(2018)、《有机乡村》(2019)、《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2020)等多部三农领域图书。
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负责人,侗族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敢于返乡创业的女青年。
2008 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2016 年 3 月与爱人阔别城里生活回乡创业创立“倚山人手造生活工作室”,从事民族传统工艺——手工布纺织、植物染色、天然织染再造产品。2019年倚山人有了新的工作室,面积超过8亩,集合植物染染坊、手织布空间、晾晒场、手工艺产品再造产品、客户体验、客户临时工作室于一体的“倚山人家”小寨,含生产、体验教学、民宿三大功能区。
1、线上参与:本次年会过程将同时在bilibili哔哩哔哩进行直播,具体内容欢迎大家关注CAAINS的直播间,地址为:
—去程:13:30 由南山校区校内巴士点出发,途经象山校区东北门,停留10分钟,至高帆纪念馆。
—去程:7:40 由象山东北门出发,途经南山校区校内巴士点停留至 8:30,再至高帆纪念馆。
具体行车接驳信息,请参考接下来视觉中国和from the soil 公众号的推送
由于届时班车数量有限,本着照顾遥远路途师生的原则。10-11号年会期间,象山东北门(出洙泗路的门)的始发站如搭乘人员过多,将直接开往湘湖,不再开往南山,南山的同学可自行前往现场。
“乡建中国思想展”与“乡建中国实践者大会”的文献部分将以线上资料库的方式持续开放,陆续收录“乡建中国思想史”项目的研究内容。本资料库由黄孙权教授带领的中国美术学院之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网络社会研究所与乡建中国思想展之策展团队共同维护编辑,我们尽力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开放性,创造丰富相关联的知识网络。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若有其他目的使用,请来信联络。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协同创新中心下属的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研究组,由黄孙权教授主持,以“乡土实践”观照当今中国空间生产的核心问题意识,强调空间生产理论、田野调查技术、实质规划实践的完整训练。自2016年起围绕着“城-乡的空间生产”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展开田野调查与多样化实践。
当前中国的空间生产核心问题乃是城乡关系的生产,乡土中国(form the soil)乃是中国农村社会传统文化与思想之寓所,而我们今日实际生活在的空间,乃是整体迅速发展中的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过程中的乡村大地 — 我们是生活在乡建中国(plot the soil)的大地上。空间生产与乡土实践乃为掌握中国都市过程(urban process)的核心,亦是理解中国于全球空间生产的差异再生产,治理与竞争,永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组以立足当下、扎根“乡土”的思想视野和文化实践,梳理中国乡土社会档案,探究国人优秀传统生活方式、情感结构和风俗伦理的持存、发展和现代性转换,推动中国传统文明精华的当代活化和国际优秀文化的本土转化,推动本土空间的营造以及乡土文化的重建,建立立足“乡土”的民学。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直面中国当代城乡发展的社会现实,针对中国乡土空间的架构、风险、矛盾、变迁与文化活力,给出具体而多样的实践路径,创发新理论前沿,奠定未来中国竞争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一家子凑不出一个本科”,36岁女孩炫耀做奶奶,网友评价太线年秋期宛城区中心城区小学一年级新生名单
为什么说暑假不带孩子去旅游!网友分享带娃旅游的经历,太线 多块就能买大牌速干衣,限时清仓,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