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提出: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显著提升……那么,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为什么要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如何显著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
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是指公众素养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公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涉及生态环境的知识素养、伦理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行为素养等,但究其实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和程度,即“知”;二是指公众的环境保护行为取向和具体行动,即“行”。毋庸置疑,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更多强调的是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知行合一、一以贯之。
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使然。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守护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头脑清醒的政府、称职的领导、有责任感的企业,更需要每一个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积极参与。然而,调查发现,许多生态行为不良的当事人,并非没有爱美之心,而是认为细枝末节无碍大局,并以社会分工为借口,荒谬地认为自身的不良行为反而为环保工作者提供了“任务”,创造了“工作机会”。可见,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在现阶段尤为必要,它事关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胜利,事关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效,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摒弃思想认识之“雾”,才能清除生态环境之“霾”。为此,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自觉端正生态环境保护态度,积极行动起来履行职责。态度决定一切,生态环境保护态度直接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前途。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政府来说,行动要体现在执政理念的转变上;对企业来说,行动要体现在社会责任的担当上;对公众来说,行动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转变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那么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就会永驻人间。
三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调查发现,能力不足是制约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军队等,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应不断加强公众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为显著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提供坚实保障。
四是尽快落实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心动不如行动,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缺少具体行动或未能践行,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尽快落实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当务之急是尽快更好地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在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参与监督举报、共建美丽中国等十个方面下大功夫。(南剑飞)千亿体育登录入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