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商丘市各驻村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在乡村振兴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
2021年,商丘市驻村点共计栽植绿化树30980株,绿化面积97060平方米,安装路灯8647盏,整理河道130公里。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村子里环境现在真好,随便你走到哪里,看不到塑料袋,看不到纸屑,看不到垃圾。”在商丘市辖区内的各个村庄里,都能听见村民对村里环境变化赞不绝口的声音。
为落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要求,商丘市发动各驻村点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全面参与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实现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整治行动中,各村以建筑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精准投放、河道卫生等为主要内容,集中对道路两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村内垃圾进行彻底清除,同时考虑乡村特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实施更接地气的垃圾处理方法,强化村民文明卫生习惯养成,引导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垃圾处理意识和疫情防控意识。
“垃圾不要乱堆放,污水不再乱排放,大家抱团齐努力,村庄年年大变样。”这是驻村们都熟知的顺口溜。宽阔的沥青路、整齐的民居房、葱葱郁郁的绿化带、敞亮的休闲广场……环境优美,百姓和乐,漫步驻村点,深深被这“处处有美景,处处见温情”的美好乡村景致所打动。
QY球友会网站
“现在村子越来越好了,住得挺舒坦。”晚饭后遛弯儿的村民语调轻松,掩不住满眼高兴。各驻村点普遍建立了垃圾分级治理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工作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等。156个驻点村建立了保洁队伍,占驻村总数的100%,村环境卫生维护实现常态化,“脏乱差”整治见成效。
通过全面清理取缔户外露天厕所,清退沿河散乱畜禽养殖场所,清淤整治池塘,清运边角陈年积压垃圾;新建公厕、绿化美化村道,栽植乡土乔木、建设文化长廊,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村还制定了卫生管理办法,落实“门前三包”制度,配保洁员做好日常卫生打扫工作,加强污染治理,处理好生活垃圾和污水,搞好洁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商丘市各驻村利用资金,对公路通道、河湖堤岸、沟渠塘坝、乡村游园和村民房前屋后、自然院落进行增绿补绿,使绿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融合、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河南省博物院驻民权县野岗镇杨堂村工作队依托博物院文化优势,科学规划,提出了“文化+旅游+新兴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投入150万元用于村内房前屋后绿化、和苑公园、梨园观光路、生态停车场建设。杨堂村村内秩序井然、规整有序,车辆乱停乱放、撑杆搭棚等乱搭乱建行为已不复存在。村里还拆除废旧民居,投资新建了一座特色农旅园林,园内苗木葱茏、四季飘香,还建有景观亭和休闲广场,昔日破旧杂乱的乡村院落如今变成了花团锦簇的小游园。“下一步,准备将杨堂村建设成以文博地域特色为核心,民俗文化为主导,乡村文博教研、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游为支撑的文博小镇。”驻村杨伟朋说。
“咱村这个景观园林可美啦,您一定想不到这里原来是脏乱差的破屋残垣,杂草垃圾遍地,现在村委会将这里进行重新打造修建,景观造起来、花木种起来,乡村园林很漂亮,吸引了许多游客。”虞城县谷熟镇叶老家村党支部书记叶齐红开心地向游客们介绍。
为了让群众房前屋后和成片林木的绿意相映成趣,永城市时庄村90%以上的农民在自家的庭院里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健身有了好去处。老少爷们还自觉当起护林员和绿色生态“保洁员”,看到哪里脏了就去打扫清理。
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绿化创建各项行动,生态绿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出了特色农旅小镇、花卉苗木小镇、森林乡村等一批极具商丘特色的生态村落。
“家里的环境真的很美,在林下扶贫车间打工,不仅收入有保障还能照顾家。”夏邑县马头镇马庄村村民张黑女满脸笑容。2010年以来,马头镇充分发挥毗邻“中国药都”亳州的区位优势,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牡丹、何首乌、芍药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余亩,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增加了群众收入。民权林场驻民权县王庄寨镇冉楼村杨丙乾积极引进,大力推广和应用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和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在林地内种植苗木、花生、西瓜、蔬菜、花卉等30多个品种,亩收入2000余元,并在林下种植了丹参、党参、板蓝根、药菊花、决明子等20余种药材,经济效益蔚为可观。
市商务局驻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工作队围绕虞城县委的部署,在济民河实施“十里画廊”项目,对韦店集村进行了整体规划和亮化,实现了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旁,花墙错落有致,冬青、木槿、石楠等交相辉映。
时下正值仲春,满眼春色,百花争艳。在夏邑县太平镇龙港湾景区卖烤香肠的附近村民王世兰笑着介绍道,在景区卖烤肠、水及饮料,平均每天收入一两百元,“五一”、“十一”期间,每天都有七八千元收入。“景区越火,我们日子越火。”王世兰笑声中饱含着对景区发展的希冀与祝福。这得益于生态好了乡村美了,让村民们吃上了“农旅饭”。
在市人防办驻睢县周堂镇齐庄村任乐栋带领下,齐庄村以水做文章,从打造宜居乡村入手,利用村710米申家河河段,打造出1万多平方米草坪河岸,建设1500米彩色步道,两岸以木桥贯通,布局了竹林、枣林、广场、公园、鱼塘等,并依托该村有5名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212名本科生以及清代素有“北蒋南郑”画兰圣手蒋予检(蒋予检系齐庄村人,南郑指郑板桥)、民国时期教育家齐如真等名人优势,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深挖文化资源,将美景与人文融为一体,打造出独特的“水美竹村,文化齐庄”。
“这个地方变化很大,到处都干干净净的,道路也打造得很漂亮,带朋友到这儿来玩耍,感觉很惬意。”在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盛世游园里,看到整洁的公路、规范摆放的垃圾桶和道路两旁的创意栏栅,游客纷纷夸赞。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出路。省体育局驻村工作队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建设塑胶跑道1825平方米,智能、塑木健身路径21个。主干道宽敞整洁,鲜花与绿树相映。省监狱管理局驻宁陵县城郊乡胡二庄村工作队帮助村集体投资83.77万元建成“德治”公园,投资20.9万元建设党建墙、法治公园宣传石等。省司法厅驻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工作队利用专项资金,由中国地质大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新增投资70万元,打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贡麻花”为主题的民俗、民宿文化一条街。近几年,通过在黄河故道的民权、虞城、梁园、宁陵举办徒步穿越森林、湿地、花海活动,摄影采风活动和苹果、梨、葡萄等经济林果“采摘节”,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全市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人数300万人次,产值达到了1.2亿元,带动10万农民发展林果业。
在宁陵县程楼乡胡庄村,村民们几乎天天可以看见村支书骑着电动车在村里转,发现环境问题及时通知整改。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呵护生态、善待生态,并且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坚持长久发展,才能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生活更幸福。“以前村庄并不像现在这样整洁,大家的卫生意识不强,垃圾到处乱扔等现象频繁出现。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推进,村民逐步改掉陋习,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村里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夏邑县郭店镇党委书记杨晓辉说。除了交通大道有专人专班开展道路清理工作,众多纵横交错、蜿蜒绵长的村组道路的保洁工作也统筹有力、落实有方。而这份成果便是来自于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市商务局驻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范辉激动地说:“我们村保洁这一块,村道路是落实了专人保洁,每天清扫,每天捡白色垃圾,另外组道是落实到组长的,也是定期不定期地打扫、清淤、清沟。”省委改革办驻睢县蓼堤镇大岗村工作队邀请中建七局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上海设计院,组建全国一流规划团队,为该村进行了高质量的建设规划。现在,街道两旁增设了花箱和树栏,为村景增绿添彩,将6名保洁员充实到一线,综合采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试点开展群众分段包干等办法,确保街面长期保持干净整洁。
各驻村点正在按照“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具体要求:改造三格化粪池,建设污水处理站,完善专业清扫保洁队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环境提升,植树绿化、河道清淤,保护性改建古村;建设农耕民俗文化走廊、乡村振兴展示馆;借助重阳节、村民代表大会等,开展村民环保意识教育……
广袤的商丘大地,一批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公共服务均等、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正在绘就出一幅美丽商丘的精彩画卷。(侯国胜 张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