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基础设施建设
房屋建设
生态环境及乡建
以“三心谱三情” 续写乡村振兴美丽华章——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驻宁远县西湾村工作队队长、杨剑平
发布时间:2024-10-23点击数:

  QY球友会网站(通讯员 杨剑平)“才从西湾别,又到西湾来,冥冥之中注定我与西湾有一段不可割舍的情缘。”犹记得,我厅第一轮乡村振兴工作队刚驻村时,我陪同领导下来调研,那时候,山上的羊肚菌刚下地,路边的石头缝中还有残雪,冬天的西湾村灰蒙蒙的,还略带几丝萧条。2023年7月,我作为新一任队长又来到西湾村,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西湾村距离宁远县城26公里,背靠九嶷山,毗邻舜帝陵,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50户1653人,村域总面积5.08平方公里,以林地、耕地为主。在第一轮工作队的帮扶下,全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集体经济也呈现出大幅增收的良好势头。

  如何接过他们的接力棒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在西湾村的沃土上播下振兴的种子、开出和美的花、结下幸福的果,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迫在眉睫的一个大挑战。通过地毯式的入户走访、调研摸排,与村干部的充分沟通,按照厅党组“保持连续性,争取新进步”的指示要求,我们确定了“把好方向、树好形象、抓好产业、过好日子”的工作目标,始终保持“三心三情”,推进西湾村驻村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初次走访,村民犹犹豫豫地向我们提出能不能把农田缺水的问题解决一下,却对自家的困难闭口不提。我们经过现场考察,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对主沟渠做了防水补漏处理,把全村农田沟渠的修缮纳入帮扶计划,打响了贴近群众的“第一枪”。

  你把老百姓的事记心上,老百姓就把你记心里。我的监测对象张光国老人,右手残疾,女儿外嫁后,一个人在家留守,日子过得却很清贫,从不向我们提要求。了解到他家的厕所建在室外,晚上起夜还得打着手电上厕所,我安排村里在拐角处装了一个声控灯,也不至于让他再走“夜”路。瓜果成熟的季节,每听说我们要回长沙,大清早的就把自己种的玉米凉薯送到我们租住的楼下。

  80多岁的吴运苏老人,身边无子女照顾,家里真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每次厅机关支部来搞活动,我们都把她纳入优先慰问对象,并为她搞了室内装修、修建室内厕所。在拆除空心房时,老人家的儿子第一个响应。

  脱贫户张长富,老婆身患尿毒症需常年做血透,所住的房屋属于共建房,由于达不成共识,屋子常年漏雨无法修缮,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协调周边邻居,并帮助其换梁添瓦。他每次看到我们都要主动打招呼。

  节日慰问、发放助学金、看望留守儿童……,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收获的是村民百姓迎面的一张张笑脸。“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在你经过老百姓家门,他能给你倒上一杯热水,往你兜里塞上一把花生,那就是驻村的意义所在。”我经常这样认为。

  农村的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早年间,西湾村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老村落旁规划出一片新区用于解决村民建房难问题,在已做好“三通一平”且建成了部分自建房后,2017年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导致村民在原宅基地上无法申请建房,已建房也未能办理房产证。我们多方取证,积极跟省市县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终于在2023年底把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建房区调了出来。

  针对西湾村山多地少的现状,我们驻村工作队把产业振兴的主引擎定位在废弃矿山的改造上,依托“景区带村”的思路计划打造一个集“户外拓展、研学科普、团建游乐”于一体的文旅项目。

  这个项目成功地吸引了两家本地民营企业的联合投资,在搞好兔养殖场主体搭建后,投资方由于资金和股权问题发生争执,项目一度搁浅。经反复做工作,多次协商,完成了产权划割,统归于一家主体运营。然而建设过程中,因土地未完成调规,刚安装的游乐设施又被叫停拆除,大好的项目一波三折。

  为顺利推进项目落地,我们多次邀请县相关部门来村召开现场会,多次跟进向县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终于在2023年10月,迎来了兔文化产业园的顺利开园,开园后,周边县乡的单位、团体纷纷慕名而来,日客流量最高达500人次,日营业额最高6万元。

  最难啃的常常都是硬骨头,最难走的往往都是上坡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有些时候也不是跑一趟就能成功。只要用心去办,持之以恒,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

  乡村振兴,不仅产业要兴旺,更要全面振兴。西湾村先后探索施行了网格化管理、村民代表联系群众等乡村治理模式,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感觉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上仍有些力有不逮。

  驻村后,我们推行片组邻“三长制”,配套制订出台《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细则》,开展评选了“生态文明示范家庭”“清洁文明家庭”“最美西湾人”。如今的西湾村,张婶家的灯有人换,李家的孩子有人看,老黄家的农活有人帮。

  结合人居环境改善,我们利用生态塘,设计了“鉴史问廉、榜样的力量、最美西湾人”三个板块,打造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清廉文化;以西湾籍乡贤名士为脉络,挖掘张周育、张周薰、张周士等历史文化名人“德孝”事迹,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拓展德孝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依托法治公园,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村入户活动,让法治之花开遍全村各个角落,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利用村口户外大屏播放露天电影,组织村民成立棋牌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引导群众从“麻将桌”走向“大舞台”,为宁静乡村增添一抹活力。

  小桥划水剪荷花,群山西风晕晚霞。步入西湾村,迎面的是绝美田园风光,感受的是舒适人居环境,彰显的是显著治理成效,看到的是欣欣向荣产业。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坚持塑形,更注重铸魂,努力向着从“一片美”变为“整体美”、从“一时美”变为“持久美”的目标前进。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西湾人的梦想与期盼,我为有幸在参与西湾村的乡村振兴事业中略尽绵薄之力而倍感自豪。相信不久的将来,西湾村必将是百花齐放,满园春色!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湘ICP备14019368号-1湘公网安备案证书第164号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剑平)“才从西湾别,又到西湾来,冥冥之中注定我与西湾有一段不可割舍的情缘。”犹记得,我厅第一轮乡村振兴工作队刚驻村时,我陪同领导下来调研,那时候,山上的羊肚菌刚下地,路边的石头缝中还有残雪,冬天的西湾村灰蒙蒙的,还略带几丝萧条。2023年7月,我作为新一任队长又来到西湾村,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西湾村距离宁远县城26公里,背靠九嶷山,毗邻舜帝陵,有10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450户1653人,村域总面积5.08平方公里,以林地、耕地为主。在第一轮工作队的帮扶下,全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村集体经济也呈现出大幅增收的良好势头。

  如何接过他们的接力棒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在西湾村的沃土上播下振兴的种子、开出和美的花、结下幸福的果,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迫在眉睫的一个大挑战。通过地毯式的入户走访、调研摸排,与村干部的充分沟通,按照厅党组“保持连续性,争取新进步”的指示要求,我们确定了“把好方向、树好形象、抓好产业、过好日子”的工作目标,始终保持“三心三情”,推进西湾村驻村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初次走访,村民犹犹豫豫地向我们提出能不能把农田缺水的问题解决一下,却对自家的困难闭口不提。我们经过现场考察,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对主沟渠做了防水补漏处理,把全村农田沟渠的修缮纳入帮扶计划,打响了贴近群众的“第一枪”。

  你把老百姓的事记心上,老百姓就把你记心里。我的监测对象张光国老人,右手残疾,女儿外嫁后,一个人在家留守,日子过得却很清贫,从不向我们提要求。了解到他家的厕所建在室外,晚上起夜还得打着手电上厕所,我安排村里在拐角处装了一个声控灯,也不至于让他再走“夜”路。瓜果成熟的季节,每听说我们要回长沙,大清早的就把自己种的玉米凉薯送到我们租住的楼下。

  80多岁的吴运苏老人,身边无子女照顾,家里真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每次厅机关支部来搞活动,我们都把她纳入优先慰问对象,并为她搞了室内装修、修建室内厕所。在拆除空心房时,老人家的儿子第一个响应。

  脱贫户张长富,老婆身患尿毒症需常年做血透,所住的房屋属于共建房,由于达不成共识,屋子常年漏雨无法修缮,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协调周边邻居,并帮助其换梁添瓦。他每次看到我们都要主动打招呼。

  节日慰问、发放助学金、看望留守儿童……,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收获的是村民百姓迎面的一张张笑脸。“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在你经过老百姓家门,他能给你倒上一杯热水,往你兜里塞上一把花生,那就是驻村的意义所在。”我经常这样认为。

  农村的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早年间,西湾村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老村落旁规划出一片新区用于解决村民建房难问题,在已做好“三通一平”且建成了部分自建房后,2017年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导致村民在原宅基地上无法申请建房,已建房也未能办理房产证。我们多方取证,积极跟省市县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终于在2023年底把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建房区调了出来。

  针对西湾村山多地少的现状,我们驻村工作队把产业振兴的主引擎定位在废弃矿山的改造上,依托“景区带村”的思路计划打造一个集“户外拓展、研学科普、团建游乐”于一体的文旅项目。

  这个项目成功地吸引了两家本地民营企业的联合投资,在搞好兔养殖场主体搭建后,投资方由于资金和股权问题发生争执,项目一度搁浅。经反复做工作,多次协商,完成了产权划割,统归于一家主体运营。然而建设过程中,因土地未完成调规,刚安装的游乐设施又被叫停拆除,大好的项目一波三折。

  为顺利推进项目落地,我们多次邀请县相关部门来村召开现场会,多次跟进向县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终于在2023年10月,迎来了兔文化产业园的顺利开园,开园后,周边县乡的单位、团体纷纷慕名而来,日客流量最高达500人次,日营业额最高6万元。

  最难啃的常常都是硬骨头,最难走的往往都是上坡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有些时候也不是跑一趟就能成功。只要用心去办,持之以恒,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

  乡村振兴,不仅产业要兴旺,更要全面振兴。西湾村先后探索施行了网格化管理、村民代表联系群众等乡村治理模式,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感觉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上仍有些力有不逮。

  驻村后,我们推行片组邻“三长制”,配套制订出台《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细则》,开展评选了“生态文明示范家庭”“清洁文明家庭”“最美西湾人”。如今的西湾村,张婶家的灯有人换,李家的孩子有人看,老黄家的农活有人帮。

  结合人居环境改善,我们利用生态塘,设计了“鉴史问廉、榜样的力量、最美西湾人”三个板块,打造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清廉文化;以西湾籍乡贤名士为脉络,挖掘张周育、张周薰、张周士等历史文化名人“德孝”事迹,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拓展德孝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依托法治公园,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村入户活动,让法治之花开遍全村各个角落,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利用村口户外大屏播放露天电影,组织村民成立棋牌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引导群众从“麻将桌”走向“大舞台”,为宁静乡村增添一抹活力。

  小桥划水剪荷花,群山西风晕晚霞。步入西湾村,迎面的是绝美田园风光,感受的是舒适人居环境,彰显的是显著治理成效,看到的是欣欣向荣产业。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不仅坚持塑形,更注重铸魂,努力向着从“一片美”变为“整体美”、从“一时美”变为“持久美”的目标前进。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西湾人的梦想与期盼,我为有幸在参与西湾村的乡村振兴事业中略尽绵薄之力而倍感自豪。相信不久的将来,西湾村必将是百花齐放,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