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基础设施建设
房屋建设
生态环境及乡建
湖北守牢乡村振兴的生态底线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3点击数:

  QY球友会网站湖北扛牢“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担当和生态大省政治使命,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条件。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2018年4月,习在湖北考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大保护战役的主战场。湖北,也是“千湖之省”,纳入省级保护名录的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2706平方公里,等级以上河流4229条,河流总长5.9万千米。

  “江湖地位”显赫的湖北,因水而兴、因江而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寻找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之间的“最优解”,湖北责无旁贷。

  作为农业大省,一方面,湖北以全国3.9%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国8.4%的稻谷、18%的淡水水产品、10.3%的油料、5.4%的猪肉;另一方面,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亮起“红灯”。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以“绿美”生态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高规格推进长江大保护——率先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出台《关于长江汉江湖北段实施禁捕的决定》,实行“十年禁渔”,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今年又出台《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十年禁捕”铁令生威。

  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探索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快农业绿色发展”连续多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等一系列举措。制定《湖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从源头构建农业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相统筹的“治本之策”。划定全省种植业“两区”、畜禽养殖业与水产业“三区”,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全面统筹农业农村空间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村镇环境相协调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格局。

  高标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抓住“水”这一最大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湖北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全省以水系为脉络,划分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制定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开展5个小流域试点。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15项措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持续优化实践模式,打造郧阳龙泉河流域、石首秦克湖流域、咸宁羊楼洞流域等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生态振兴样板。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湖北聚焦种植、畜禽、水产、农村生活四大源头,在推广农业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实现源头管控,变被动的污染治理为主动绿色发展。

  肥药怎么施?南漳县在300亩稻田投放了100个“迷向器”,利用水稻害虫性信息素诱控技术,实现对害虫的绿色、高效、环保控制,实现农药减量。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广侧位深施、种肥同播、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实施种养循环试点、多元替减化肥等行动,加大“控药减肥”力度。2023年,全省化肥施用量258万吨,农药用量8.55万吨,实现“十连减”。

  地膜如何用?六月农忙时,潜江竹根滩镇1.3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基地,原本一垄垄覆好的地膜不见踪影。基地负责人介绍,“以往的普通地膜残留在土壤里,会造成土壤板结。如今用的可降解膜,它会和田里的尾菜一起,成为下一茬的肥料。”据悉,我省大力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在63个县启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减少“白色污染”,让农田穿上“环保衣”。

  把农业废弃物“吃干榨净”。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79%。培育秸秆收储运、加工利用市场主体,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8%。

  做好拆围退养“后半篇文章”。引导82个县发展设施渔业,通过池塘工程化养殖、陆基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新型养殖方式,让鱼儿“游进”工厂车间。全省设施渔业总规模达686万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为进一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2021年起,丹江口水库全面禁渔,禁渔期暂定10年。清水要北上,渔民要致富,乡村要振兴。该市大力推广以陆基圆池循环水模式为代表的设施渔业,探索渔业转型发展新路径,2023年,全市渔业总产量达4.3万吨,产值12亿元。“不占水库,不挖鱼塘,用陆基桶养的鱼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丹江口辰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军锋高兴地说。

  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组织丹江口库区和长江干流沿线个县市,以小流域农区为整体治理单元,菜单式集成田园水网、种养循环、废弃物集中处理、监测预警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措施,打造了郧阳龙泉河流域等一批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生态振兴样板。落实省委三峡库区绿色低碳先行区、丹江口库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战略,支撑夷陵、郧阳等9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落实“一整两全”治理任务。

  安陆市是全国首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县,运用生态学原理,将区域农区与农村水系作为整体单元统筹设计,通过建设生态沟渠、生态堰塘、生态湿地、灌溉水预处理系统、末端排水在线监测站和循环泵站等生态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循环水网,恢复农田生态系统,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景象。

  宜昌枝江问安镇24个村(社区)建起“积分制银行”,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长效化。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村级组织在“积分制银行”计储积分。积分达到规定分值,便可在“积分超市”兑换农资、食品、洗涤等生产生活物资。这一办法,吸引了村民积极投身生活垃圾分类,全镇垃圾综合处理效率比三年前提高了两倍。

  全省各地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激发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3%,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7%,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习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快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实现路径,创造出一系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湖北技术”“湖北模式”,拓宽生态“变现”路。

  产业生态化,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

  “呱呱呱……”盛夏,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鸭蛙香稻核心示范区,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化身植保卫士,蛰伏在稻田深处,捕食害虫。201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选取团山寺镇28平方公里闭合区域作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2017年,国家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在此落户,因地制宜菜单式集成建设田园循环水网、绿色廊道、稻蛙鸭基地、生态体验馆等生态工程设施,应用推广10种绿色防控技术,支撑带动石首建成5万亩稻鸭蛙产区。张启发院士团队科技叠加赋能,开发出五彩鸭蛙稻、鸭蛙稻富硒香米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生态大米,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40多个国家政府官员前来观摩学习。

  武汉市蔡甸区推广“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提高池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精养池塘单产可达5吨/亩以上。

  各地探索稻虾、稻鱼、稻鳖、稻鳅、稻鳝等稻渔生态种养模式,亩均增收800元以上,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量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全省稻渔生态种养规模达840万亩,居全国第一。

  创新赋能添底气。全省先后创建国家级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6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1家、国家级生态农场50个,位居全国前列。

  生态产业化,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作为生产投入品,促进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增值。

  废弃物成为“香饽饽”。十堰六个县市建成13个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中心采取市场化运行方式,回收辖区内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尾菜、废弃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制成生物有机肥,对接当地地力提升保护、有机农业等项目,实现高值化利用。

  空气能“卖钱”。十堰市郧阳区利用本地丰富的橄榄产业资源,创新提出了“预期碳汇收益权+”的担保模式,构建起林业碳汇确权、交易、还款于一体的碳汇金融闭环。2021年,位于郧阳区的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笔碳汇贷共计3000万元,后续全区累计获批碳汇贷4.3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23处全流域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200多处畜禽粪污处理中心、100多处秸秆综合利用中心,打造了一批绿色产业基地、生态体验馆。

  好山好水产好物。全省认证绿色食品2785个、有机食品17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97个。今年,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湖北农展面向市营,云集全省2400余种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绿水青山犹在,金山银山正来。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进农业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新业态、生态品牌培育融合,通过电商大赛、绿色金融、碳资产核算等多种途径,不断解译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密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